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释】
①亭午:正午,中午。李白《古风》诗:“大车飞扬尘,亭午暗阡陌。”
②萧瑟(xiāo sè肖色):秋风吹拂树叶发出的声音。曹操《步出东门行》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参差:亦作“篸”。古乐器名,相传舜所造。《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王逸注:“参差,洞箫也。”
③羁(jī机):系住。《淮南子·汜论训》:“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
④索寞:枯寂没有生气,形容消沉的样子。冯延巳《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寞。”
⑤期(qī七):约会。《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
【译文】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
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
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
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
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
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
枯寂般的消沉竟日做了些什么事,只有自己心知如何地苦闷彷徨。
将来有谁迁谪到永州,也会和我似的“吟诗愁肺肝”。
【赏析】
《南涧中题》颇具特色,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对“南涧”这一地名,历代注家认为“即柳记中石涧”。据何书置先生考证:“认定南涧是今杨梓街南面田洞中的涧水,它是由西而东注入潇水的。”元和五年,柳宗元迁居愚溪侧畔,因这条涧水在他的新居之南,故称南涧。南涧处于朝阳岩与愚溪之间,距愚溪约二、三里。该诗写于元和六年秋“独游亭午”后。
纵观全诗,可分两层,诗的前八句描写了游南涧时所见。开篇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诗人以一“集”字既描绘了深秋寒气之盛,又暗示了心中寒气之浓。即便如此,面对“萧瑟”的秋风,如舜时乐器般摇晃的林影,诗人似乎兴致渐高,忘了疲劳。这种写法是含泪的笑,泪花里满是悲苦与无奈。更何况此时又听到幽深的山谷中传来禽鸟的哀鸣,见到漂浮的寒藻在涟漪中漩起,触物伤怀,寒从心生。诗的后八句抒发了“去国魂游”的忧怨感愤。游览本是乐事,但所见之景却不能不使诗人联想到自己非同寻常的遭遇,因而黯然神伤。贬谪蛮荒之地,“怀人”之泪早已“空垂”。更何况孤身而遇秋风,失路而感羁禽,心境能不枯寂消沉?个中愁苦无以排解,独有徘徊,独有彷徨,独有与“后来者”心心相约。
前人对这首诗作过多方的评析,最有代表性的还是清人何焯。他在《义门读书记》中写道:“‘秋气集南涧’,万感俱集,忽不自禁,发端有力。‘羁禽鸣幽谷’一联,似缘上‘风’字,即书直目,其实乃兴中之比也。羁禽哀鸣者,友声不可求,而断迁乔之望也,起下‘惊人’句。寒藻舞者,潜鱼不能依,而乖得胜之乐也,起下‘去国’句。”何焯的这一分析,从章法到情感提纲挈领。动荡的年代,艰苦的生活,肉体上精神上都遭到了折磨,诗人心身健康急遽恶化,他在写给京兆许孟容的信中说他“百病所集,痞结优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可见身体极度衰弱。精神也逐渐崩溃,“每闻人大言,则蹶气震怖,抚心按胆,不能自止”(《与杨京兆凭书》),“神志荒耗,前后遗忘”(《寄许京兆孟容书》)。读柳宗元书简,元和四年,他投书亲友求援引,毫无结果。这年,岳父杨凭又以“贪污僭移”罪从京兆尹高位上贬为临贺尉,自觉重新起用的希望渺茫,于是决定“筑屋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送弟谋归江陵序》)。处境之艰难,心情之痛苦可想而知。全诗由秋气而秋风而秋情,字字透寒,处处伤情。苏轼认为“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东坡题跋卷二·书柳子厚〈南涧诗〉》)。他读了这首诗,深感“熟视有奇趣”、“妙绝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