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注释】
①率意:随便。
②桓大司马:指桓温,东晋人,官至大马司。
③摇落:凋残零落。
④江潭:江边。
⑤香絮:即柳絮。
⑥远浦萦回:曲折迂回的水岸伸向远方。
⑦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柳树。
⑧韦郎:即韦皋。
【译文】
我喜欢自己作曲,开始时随意写下长短句,然后再调整,配以乐曲,所以前后片有很多不同。桓温大司马曾说:“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几句话我异常偏爱。当春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掩映在绿荫深处是处处人家。远处的兴岸迂回曲折,黄昏时分,船帆少少的,也不知都到哪里去?我见过太多的离别场面,没有谁能象那长亭边的柳树。柳树若是懂得人间的情意,它一定不会年年依旧青青。天色渐渐昏暮,高高的城楼已隐约不见,眼前只是一片连绵纵横的层层乱山。我象韦郎一样离你而去,但你要记得,我把玉环留下给你作信物,你在分别时也一再叮嘱让我早早归来,免得红花没人怜惜。如今纵有锋利的剪刀,也无法剪断我心头丝丝缕缕的愁绪。
【赏析】
姜夔在二十岁时游合肥,曾与歌女二姐妹相恋,怀好甚笃,其后屡次来往合肥,数见于词篇。据今人夏承焘考证,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姜夔曾往合肥,旋即离去。这首词大约即为是时所作。南宋时合肥街巷两侧多半种柳,这首词通篇与柳树有关,正是合肥的特征。本篇为告别合肥情侣而作,全词描写长亭依依惜别的情景,上片写暮春景色和江边渡口景象,写合肥柳色浓深,柳絮飘飞殆尽的暮春景色,渲染愁情的纷乱无绪。下片写舟行离去和女子的叮嘱,抒写无尽的离愁。情笃意挚,深曲动人。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阅人”四句突发奇想,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意,引申出柳若有情柳亦老,翻出柳树无情正青春之意,埋怨阅尽人间离别的长亭柳树无情寡意,竟长得一片青春翠茂,借怨无情之柳的冷漠抒写有情之人的离愁,反衬有情人因离愁而憔悴之难堪。“谁得似长亭柳”几句,陈廷焯评这几句曰:“白石诸词,惟此数语最沉痛迫烈”(《白雨斋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