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
①沔(miǎn)口:沔水为汉水人江处也称沔口,即今湖北汉口。
②丁未:淳熙十四年(1187)。
③容与:迟缓不前的样子。
④绿丝:指绿柳丝。
⑤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名。王献之曾在秦淮河送之渡工,并作诗。后称此渡口为桃叶渡,这里借指所爱合肥女子。
⑥倚兰桡:倚着船边。
⑦莺吟:黄莺啼叫。
【译文】
丙午年的冬天,我从沔口出发。丁未年正月二日,途经金陵,向北望是淮、楚之地,此地风光清丽袭人。我的小船张起风帆,在江上平静地缓缓而行。鸳鸯双双相伴的河溪,绿色的柳丝轻轻地从身旁拂过。想当年桃叶,当时曾在这里向客人摆渡。如今我只能用含愁的双眼,再看这些美丽的春光。当来来往往的行舟渐渐离去,只有我独倚双桨徘徊留在此地不肯离开。这金陵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到处都是莺歌燕舞游玩之处。只有这党沉默的江水,最理解我心中的所有幽怨。整个汀洲都是芳草,如今已是日暮,不知今天又要行船到何处?
【赏析】
本篇为旅签字怀人之作。本词与《踏莎行》(燕燕轻盈)作于同时,可看作是姊妹篇,一为感梦而作,一为舟中触景感怀而作,所怀者都是一人。绿丝即柳,点明季节,“鸳鸯浦”点地,同时“鸳鸯”双宿又后衬词人单行之苦。“想桃叶”切地怀古而思恋人。“鸳鸯浦”、“桃叶渡”既实写景前风物,使用本地典故,又暗示作者对过去爱情生活和离别情景的美好回忆,辞采华丽,切地切景切情,妙!下片前三句以对比法抒写自心的痛苦,他人之乐最易引发孤独者的愁肠,此为人之常情。结拍三句本是内心独白,却以自问句式出之;于幽怨中又含有无可奈何之感,这也是人类生活中常有的生活体验,更显得委婉深沉。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满汀”三句写目望金陵秦淮河人长江处的白鹭州长满绿草,兼融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青草生兮萎萎”与崔颢《黄鹤楼》:“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诗意,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飘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颇有悲楚难抑,低回不尽之致。全词辞采华美,委婉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