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文化 >折柳送别的习俗 折柳送别的诗句
折柳送别的习俗 折柳送别的诗句
更新时间:2024-04-18 13:42:53

  导读:我们学古诗也知道柳树是文人最喜欢的,柳树有送别的意思,因此古人在送朋友的时候都会写关于柳树的诗词,而且那时候的送别一送就是送好几里,所以也有送别旅行的说法。那么,折柳送别的习俗是什么?折柳送别的诗句有哪些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折柳送别的习俗

  折柳送别,也是古人的旅行风俗。在汉唐盛世的长安,人们常到灞桥送别。

  灞桥,因位于今西安市东郊灞水之上而得名。灞水,原名滋水,相传春秋时期秦穆公欲彰霸业,故改名霸水,后加水旁而写成灞。

  濡桥,就其地理位置言,正处在长安东去的交通要冲,长安城里的官员送别朋友必经此地。《史记》载秦始皇时,秦国大将王翦伐荆,秦始皇还亲自送他到溺桥边。文人官员更是折柳相赠。灞桥上,汉时设有稽查亭,检查来往行人;唐时则设驿站。灞桥之畔遍地杨柳,尤其是阳春时节,杨花吐絮,如冬日雪花飞舞,故有“灞桥风雪”之景,为长安八景之一。汉元帝也曾在此为王昭君饯别,送上和番征途。此俗至唐代不变,日本名人阿倍仲麻吕(晁衡)在长安生活多年,曾为唐代官员,他与李白等都是好朋友,当他回国时,李白等人便在此桥送别,李白为之写下了《灞桥行送别》诗;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由此可见,灞桥折柳赠别在当时的长安是十分流行的。晋朝太康末年,洛阳有人以此内容作了名为《折杨柳》的吹奏曲,此曲或反映军中远征的辛苦,或反映亲友伤别的离愁,或反映怀念远征亲人的相思……

  瀚桥,秦汉初是一座木桥,隋唐时改为石砌桥。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有过重建,长约400米,宽约7米,有桥孔67个,共有桥柱408根,用圆石排垒,紧密坚固。1958年又改为公路桥。

  除上述折柳送别的风俗外,古人于临别之际尚有赠言、赠诗之俗,还有赠送礼物、钱帛作助路费的美意。如《水浒传》卷23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中,武松与柴进、宋江等人告别,柴进取出些金、银送武松。宋江又送他一程说:容我再行几步,兀那官道上有个小酒店,我们吃三钟(类似酒杯)了作别。饮酒之后,宋江也取出一锭十两银子送给武松。

  折柳送别的诗句

  1、谁家⽟笛暗飞声,散⼊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不起故园情。——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2、城外春风吹酒旗,⾏⼈挥袂⽇西时。长安陌上⽆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译文】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3、⽇落⽔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低含⾬,宋⽟宅前斜带风。——唐·杜牧《柳长句·日落水流西复东》

  4、天下伤⼼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译文】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的诗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