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历史 >端午避五毒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避五毒是什么
端午避五毒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避五毒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4-15 05:45:19

  导读: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的许多习俗都与躲避端午之恶有关,比如说挂艾草是为了驱虫、辟邪;跳钟馗是为了镇妖除魔;喝雄黄酒也是为了祛病驱邪。那么,端午避五毒是怎么来的?端午节避五毒是什么呢?想知道的话,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端午避五毒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避五毒是什么

  端午避五毒是怎么来的

  避“五毒”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那个时候,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有限,对疾病和有毒生物的危害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当人们在五月里频繁遭遇疾病和毒物时,便将五月视为邪气盛行的月份,并逐渐形成了避“五毒”的习俗。

  另一种说法认为,避“五毒”的习俗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神农氏。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亲自尝试各种草药,发现了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药物。据说,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神农氏特意尝试了一种能够驱除五毒之物的草药。为了纪念神农氏的伟大贡献,后人便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并在这一天举行避“五毒”的活动。

  总之,端午节避“五毒”的传统意义体现了古代先民对健康和平安的追求,同时也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通过避开“五毒”,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期望远离邪恶、消除疫病,迎接幸福和吉祥。

  端午节避五毒是什么

  在端午节,民间有“避五毒”的习俗,所谓五毒一般指的是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五月是五毒是出没的时候,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为毒月毒日,故有五毒的说法。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既然五月多灾多难,因此,人们想了不少办法来应对,“避五毒”就是过端午节的初衷。明人冯应京《月令广义》说:“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所以为了避五毒,产生种种祈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如插艾虎蒲箭、额头画“王”字、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佩香囊香包等,这些习俗原意都是驱邪避祟,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如今这些风俗又多了一层祝福纳吉、审美娱乐的含义。

  端午怎么“避五毒”呢

  节饮食,清心健脾

  我们不要在酷热的环境里面停留太长的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其中以温开水最佳,解渴能力最强,益气养阴。在日常生活中应不吃凉食,以免耗伤脾胃阳气,三餐规律,防止饥饱不均伤害脾胃功能。农历五月气温较高,食物容易腐败,所以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均衡饮食,可稍微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同时避免辛辣烧烤类的食物。

  吃粽子,健脾养胃

  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糯米具有补虚健脾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苇叶可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另配料大枣、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健脾功效。因此,粽子特别适合夏季食用。但因糯米粘滞,不可食用过多,避免引起消化不良。

  挂艾草,驱虫蚁

  俗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农历五月正值艾生长旺期。将艾叶、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悬在门户或起居室等处,艾草和菖蒲都富含挥发性芳香油,味浓烈,可驱除蚊蝇虫蚁,有去秽浊、净化空气的作用。

  泡艾浴,防湿疹

  艾叶还具有理气、温经、散寒、止血的功效。可用艾草和菖蒲适量煎水20-30分钟,然后熏洗全身10-15分钟,来预防湿疹。还可进行艾叶泡浴,或用菖蒲、艾草等香草或加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煮水洗浴,有缓解疲劳、杀菌除螨、治疗皮疹的作用。穿着内衣应全棉,勿过度保暖,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生活作息上不要熬夜,应早睡早起。

  戴香囊,神脑提神

  晒干香艾叶制成的香囊,佩戴可辟邪驱寒、醒脑提神,放置于卧室、书房可振作精神、活跃思维、净化空气。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端午避五毒是怎么来的,端午节避五毒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