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生活 >中秋食俗之中秋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是怎么来的
中秋食俗之中秋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是怎么来的
更新时间:2024-04-08 14:00:38

  导读:月饼在什么时候吃,一般得到的回答是中秋节,月饼在中秋节俗中占的位置太重要了,以至于一想起中秋,就想到吃月饼。那么,中秋食俗之中秋月饼你知道多少内容呢?中秋节吃月饼是怎么来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中秋食俗之中秋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是怎么来的

  中秋食俗之中秋月饼

  宋代的时候就有了名叫“月饼”的点心,但它是在平时吃的,还不是中秋节令食品。本章说的“中秋月饼”,则专指作为节令食品的月饼。

  月饼是从芝麻烧饼变化而来的

  月饼的前身就是民间常见的圆形饼食,其中又以胡饼也就是芝麻烧饼为主。

  “月饼”作为食品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代的两本书: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和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但是在这两部书中,月饼只是一种日常的点心,还不是中秋节令食品。

  《武林旧事》是一部记述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武林”是当时该市的别称)地方风物的书,其卷六“蒸作从食”条下罗列了五十多种蒸食,如春茧(茧形包子,类似于今天的春卷)、荷叶饼、芙蓉饼、月饼、烧饼、胡饼、糖饼、春饼、大包子、羊肉馒头等。这些都是面食。其中“月饼”只是多种饼中的一种。书里没做任何解释,在同时代的文献里也没见到中秋节要吃月饼的记载。所以,虽然这时的文献里出现了月饼之名,并不能断定它就是中秋月饼。

  再看另一部记述南宋都城临安风俗的《梦粱录》。在这本书的卷十六“荤素从食店(诸色点心)”条下罗列了许多点心,其中也有月饼,是与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梅花饼、开炉饼等并列的。书中这段文字开头说:“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就是说罗列的这些食品包括月饼是街市上平时所卖的食品,各个季节都有,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买到。从这几句说明性文字,我们可以断定当时的月饼是“四时皆有”的点心,不是专门在八月十五吃的节令食品。

  虽然这两本书里所说的月饼不是中秋节令食品,但是明代作为祭品和节令食品的中秋月饼应该是宋代的这种月饼转用而成的。而宋代的月饼是饼的一种。所以我们追溯月饼的源头,需要考察饼,特别是圆饼的历史。

  饼作为一种普通面食所产生的时间就很古远了。“饼”在古代是所有面食的通称,其中也包括圆形扁饼,后来才专指蒸或烤而成的扁圆形食品。春秋战国时期,《墨子·耕柱》就有了关于饼的记载。西汉史游《急就章》把饼与饵列为食物之首,它们是当时的主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面食和米饭。唐代颜师古注释“饼”“饵”说,将面里加上水使面和在一起,蒸熟了就是饼;将米兑上水,蒸熟了黏在一起,就是饵。

  月饼

  东汉时饼的种类已经比较多,这时就出现了月饼的前身——胡饼。刘熙《释名·释饮食》中列出了七种饼:胡饼、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其中,胡饼是一种比较大的圆形的烧饼。做法是把胡麻加在面饼上烤熟。古时汉人把外族称为“胡人”,所以当时芝麻就叫胡麻。这种饼为什么叫“胡饼”,刘熙先生当时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他在《释名》中给出了两种解释:一是它的外形是“大漫冱”的样子,即没有棱角、圆形的;二是由于这种饼加了胡麻。当时胡饼在京都洛阳很流行。据《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

  魏晋南北朝时期,胡饼也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常见食品,有专门烤制胡饼的胡饼炉,街市上有叫卖胡饼的商贩。据记载,王羲之曾被客人看到露着肚子在床上啃胡饼,吃相很不雅。晋代十六国中的后赵皇帝石勒小名叫石虎,“胡”与“虎”音近,这种饼叫“胡饼”就犯了名讳,于是将“胡麻”改称“芝麻”,“胡饼”也改称“麻饼”。

  “胡饼”的名称到了唐朝还在使用。白居易有诗《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唐代有很多饼肆(饼店),其中胡饼肆最多。这时有很多胡人商贩,胡商开设的饼肆很常见。上文已述,唐代已经形成中秋节,但是当时这个节日还不成熟,除了饮酒之外还说不上有什么节令食品。据记载,到五代时开始有了玩月羹这种中秋赏月时喝的汤。月饼在唐代还没有出现。

  宋代的饼类食品很发达,种类、花色很多,工艺也趋于精致。这时“饼”还是面食的总称。北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把饼分为“烧饼”“汤饼”“笼饼”三大类。其卷二“汤饼”条下说:“余谓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按照这个分类,胡饼即芝麻烧饼,是烧饼的一种。到南宋时期,出现了上文提到的月饼。按制作方法,月饼一般是烤制而成,故应归为烧饼类。按苏轼诗中所说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种小饼从做法上讲跟后来的中秋月饼很接近了。但是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说明宋代中秋节吃月饼或用月饼做祭品,反而有些记载可以说明宋代中秋节是不用月饼的。宋代郑望之的《膳夫录》中有“汴(汴梁)中节食”一项,列举一年中各节日的食品,其中有“中秋:玩月羹”,而没有提月饼。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中秋”条目下,写到中秋节人们大量饮酒以及各色果品上市,也没提到月饼。因而可以说,虽然宋代文献记载中出现了“月饼”这种食物,但是它并不是中秋的节令食品,而是一年四季都吃的一种点心。

  我们说胡饼是月饼的前身,是从饼食的发展过程推断的。宋代以前饼类食品在用料、制作方式、工艺、花色品种等方面为月饼的出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东汉到宋代,胡饼一直是扁圆形饼食的代表品种,而且很受人们欢迎。宋代的月饼及其他圆形饼食应是在胡饼的基础上改变作料、工艺而制作出的花色品种。在面粉中掺入酥油、蜜、糖或者以果仁、豆沙、糖、肉末、花料等做馅,就做出了各种圆饼、点心,在外形、做法上跟后来的中秋月饼有类似的地方。由此看来,民间关于月饼来历的传说,说月饼是由胡饼转变而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元代食俗基本延续宋代的格局,而食物名称跟现代更接近。“胡饼”的名称一般不再使用,而改称“烧饼”。元代的烧饼跟南北朝的烧饼虽然名称一样,所指的食品却不同了:南北朝时也有叫“烧饼”的面食,那时的烧饼相当于今天的馅饼;元代烧饼是烤、烙的面食。烤的方式有在炉里烤的,有在热灰里煨熟的;烙的方式是在一种圆形平底锅(鏊)上做熟。芝麻烧饼不再叫胡饼,就叫芝麻烧饼,加黑芝麻的叫黑芝麻烧饼。可见,从前的胡饼只是这时烧饼的一种。据当时高丽人学汉语的教材《朴通事谚解》,元大都(北京)的烧饼有芝麻烧饼、黄烧饼、酥烧饼、硬面烧饼等。熊梦祥《析津志》是一本专门记录大都风俗的书,其中写了赏月风俗和各种新上市的瓜果,但没提月饼。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中秋食俗之中秋月饼,中秋节吃月饼是怎么来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