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生活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更新时间:2024-03-21 18:31:11

  导读:农历五月五到来的时候,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时,这个节日是我们为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而建立的,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对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习俗有系五色丝、插艾和插菖蒲等。

  1、系五色丝。人们认为五色丝系在手臂上,可以驱赶邪祟,不生疾病,命长如缕。因此把五色丝叫长命缕或长命索。《太平御览》卷三一引《风俗通》云:“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现在的一些女孩们仍然在端午系五色丝线,形成一种简便的手腕装饰。这些都可以互相赠送。

  2、插艾草。有谚语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湖南中部地区人们要在门头插艾蒿、菖蒲,挂葛藤,还要吃大肉。少不得为小孩画朱砂符、挂香包,香包上写着“五月五日午,天时骑艾虎,手持龙虎剑,邪魔归地府”。当地还有“五月初五过端午,天师尊神骑艾虎,蒲剑利刃斩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的歌谣。艾即白艾,也叫家艾、艾蒿,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中药,性温味苦,可以去寒湿,把干艾搓成绳可以点燃驱蚊,用艾绒做成灸条治病,在西汉时就已使用。菖蒲是多年生的水中草本植物,属天南星科,多为野生,也可以在田中种植,古人认为它就是天星的再生。现代研究得知,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此油可以提神通窍、杀菌消毒。南方地区还把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传花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女人们佩戴它,可以避邪驱瘴。还有的将艾叶、大黄、苍术、白芷、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屋内燃熏,能够赶走蛇虫,也不失为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菖蒲的长叶上有一条脊线,状如宝剑,故称之为菖蒲剑,将它挂于门楣,散发出的芳香也可以驱赶飞虫,使空气清新。在江南地区,端午也是采药的好时机。一些草药,还可以洗浴治疮疖,所以端午又叫浴兰节。

  民间也有关于插挂艾草、菖蒲的一些传说。比如说黄巢在唐僖宗时造反,到邓州准备大肆屠杀,却见一个妇女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个大些的小孩。他觉得有些奇怪,就抽刀要杀死她。但经过询问才知道,抱着的大孩是她大哥的遗孤,小孩才是自己亲生的。于是黄巢对这个女人很敬佩,认为她是天下少有的义妇,就挥剑砍下路边的艾草和菖蒲,让她回去挂在门上,并告诉将士们凡挂艾草、菖蒲者一律不能杀,于是形成了端午插艾的习俗。也有的说,这个故事是明朝燕王朱棣、明末李自成或张献忠等人所为。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古称角黍。在甲骨文中就有了“粽子”一词。西周之后演变为端午包新黍(黏米)以献神灵的习俗。那时夏至将到,角黍可热吃也可冷食,文献中多有记载。包角黍的植物叶子主要是菰叶等,后来北方多用苇叶,南方也用竹筒装米煮烤。东汉末年,人们把黍米用木草灰水浸泡,把它包成四角形,因为灰水中含碱,称为碱水粽。晋朝时吃粽子已经在全国普及,样式逐渐增多。有角者为角黍,用竹筒者为筒粽。粽子中用黍,并放红枣、板栗、红豆等,在南方不少地方也放猪肉、鸡肉等,还有的放一些中药材。粽子外面用五色线缠好,或用马莲草等捆缚。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长沙一个人白天看到屈原。屈原说,你们每年给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龙吞了,今后可以用艾叶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线捆牢,那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说完屈原便不见了,这个人回家就告诉人们这样做起来。端午吃粽子,都认为是南方人纪念屈原等人的。现在考证认为,在春秋时晋国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上,就有了类似粽子的食品。

  现在,南方吃粽子一直是日常食品,种类已经十分繁多。北京、广东、闽南、浙江、江苏、上海、四川和台湾等地粽子的原料搭配、包制方法和风味,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出了地方性品牌,有的还向外国出口。现在端午时节,全国粽子购销两旺。晋代《风土记》注释中说:“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就是说粽子是阴阳相包裹,象征寒气未褪尽,寒暑相交替。

  除吃粽子以外,人们还在端午节时食用各种应节食品。比如杭州届时要吃咸鸭蛋,名曰吃五黄。五月就是五黄月,端午时吃咸鸭蛋黄、黄(鳇)鱼、黄瓜、黄豆,喝雄黄酒便是五黄。在南昌,端午要吃煮茶蛋、盐水蛋,在温州家家要吃薄饼,在福建晋江地区家家要吃煎堆,甘肃民勤县则要吃面扇子。而在台湾端午还要吃桃、茄子和菜豆。粽子和各种应节食品,古时要在亲友之间互相赠送,互相品尝手艺高低,便形成人际来往高潮。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