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健康 >小儿捏脊管用吗
小儿捏脊管用吗
更新时间:2023-12-24 00:07:30

  宝宝生病,家长比宝宝更受折磨。不想让宝宝吃药打针,又不想让宝宝受折磨,于是,不打针不吃药的中医疗法备受宝妈喜欢,例如小儿捏脊。那么小儿捏脊真的那么管用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一般的小儿推拿教材和养生书籍中所说的捏脊指的是上捏脊(即是从下往上捏),但实际应用当中,也会有下捏脊(从上往下)不过因为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较少,所以大多父母就只知道上捏脊。上捏脊还是下捏脊有不同的适应症,要了解其适用症状就得知道捏脊的原理。

  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比如实热证的小儿发烧,手上的穴位推拿完后加推背(从大椎穴推至长强)至皮肤发红发热,能有效加快退烧速度。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令脾肾得以运化,同时,捏脊经过后背膀胱经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对肾、脾、肺都有直接影响因为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补阳气,所以更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对于素体阳虚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

  而对于实热证或阴虚内热证就不适合经常上捏脊,否则会越捏内火越重,就很可能会出现便秘加重,口舌生疮,盗汗加剧,晚上睡觉烦躁甚至发烧。

  有的专家强调捏脊以七岁(虚岁)为分界线,七岁前的从下往上捏,七岁后的从上往下捏。试问体质会跟年纪有直接关系吗?莫非七岁以下的都是阳虚,而七岁以上的都为阴虚?上捏脊大补阳气会助热,热就会促使身体机能加速运化,因此要根据孩子体质不同适可而止,每日不可多捏,一般3~9遍就可以,多捏无益。

  有的家长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就觉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给孩子捏上十几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还继续捏,长期坚持的话反而造成更严重伤害。特别提醒下,因为上捏脊会加重胃火,胃强脾弱的孩子,就是那种非常能吃老感觉吃不饱又容易食积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经常上捏脊,这种孩子现在不少见到。

  上捏脊适宜时间

  什么时间上捏脊最合适呢?按一天时辰来看,最好是早上,早上旭日东升,也是人体一身阳气生发之时,此时上捏脊顺应了大自然规律,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而晚上是养阴的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阳伤阴,反招实热病患。有些家长反应晚上给孩子上捏脊后睡眠变差甚至烦躁不安,就是这个原因。按照一年时辰看,最好是春、夏,冬季应以藏阳为主,上捏脊会造成阳气外泄,而且因为冬天较冷,阳气外泄就易感染风寒,所以原则上冬季不宜捏脊父母一定注意。

  另外需要注意,上面说的那些捏脊的副反应都是长期累积的后果,如果平时偶尔捏一两次,无论哪个方向,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比如有些无汗的高烧,既可以上捏也可以用下捏脊,目的是为了发汗退烧,这种情况下就宜采用重手法去刺激达到解表发汗退热的目的,方向反而不是关键。而平时保健的捏脊,就要看孩子年纪和体质采用相对轻柔的手法。

  捏脊诀窍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两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

  要点:

  1、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

  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

  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