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美食 >处暑习俗美食推荐
处暑习俗美食推荐
更新时间:2023-08-11 09:46:05

  处暑习俗美食推荐新鲜出炉,哪些食物适合处暑养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解暑气,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对如何辨别老鸭和嫩鸭,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老鸭一般毛长得比较齐,嘴和脚掌比较硬,颜色发黄、发黑,摸上去骨头比较硬。另外,同样的个头,老鸭比嫩鸭分量重。

  2、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3、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哪些食物适合处暑养生?

  1、百合

  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失眠多梦等症。处暑节气的到来虽然意味着酷暑渐消,但此期间仍可出现短期的气温回升,因此还是要注意清热滋阴,润肺养心。

  2、银耳

  银耳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大便秘结等症。处暑是属于秋天的节气,而秋燥容易导致肺热和肺燥,因此处暑养生还是要注意润燥生津,润肺止咳。

  3、山药

  山药具有养胃补脾、益肺生津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肺虚喘咳、烦热口渴等症。处暑节气吃山药有助促进消化以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处暑天气依然燥热,因此养生方面要注意预防燥热伤肺。

  处暑节气是什么季节

  处暑是秋天的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暑的时间点是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热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化解“秋乏”,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处暑的气候转变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着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天气转凉的鲜明写照。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度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度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度、华南东部高于35度的天气出现。

  处暑节气后还热吗

  处暑节气后是否还热,需要看具体地方而定,一般北方凉快,南方依然热。处暑节气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随着太阳高度的不断降低,其所带来的热力也有所减弱。但是处暑节气到了也未必就真的凉快了,因为降温也是有一个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