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查询工具
历史上的今天
1950年12月4日 (庚寅年十月廿五) 民间音乐家阿炳逝世

1950年12月4日 民间音乐家阿炳逝世

  1950年12月4日 (农历十月廿五),民间音乐家阿炳逝世。

  阿炳本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他是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的亲生子,但却以义子和徒弟的身份生活在父亲身边。

  他的母亲吴氏,因为是寡妇改嫁,为封建礼教所不容,悒郁而死,当时阿炳仅4岁。阿炳父亲善于演奏各种乐器,阿炳从小就跟他学习音乐。18岁时阿炳的演奏技艺已经被他的同行所公认,被称为“小天师”。阿炳一生擅长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多种乐器,能演奏300多首乐曲,并擅长演唱。

  阿炳一生坎坷。华清和去世后,阿炳继任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他参加当地的吹鼓手乐班的演奏,被道士们认为是有失道家尊严,逐出了寺院,又由于他常独自一人到街头为群众演奏,惹恼了吹鼓手乐班,又被排挤出吹鼓手乐班。从此阿炳就成了经常出没在无锡街头巷尾的流浪艺人,由于贫病交加,阿炳30多岁患眼病双目失明,后被人们称为瞎子阿炳。

  作为一个民间盲艺人,阿炳深受恶浊社会的迫害,饱尝人间的凄惨苦痛,因此他愤世嫉俗经常通过歌喉对旧社会进行抨击和抗争。北伐时期,他用琵琶演奏了革命歌曲《打倒列强》。蒋介石背叛革命,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他又自编自唱揭露敌人。这一时期无锡人民在街头巷尾,茶馆车站还经常听到他用胡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爱国曲子。40年代,阿炳还编唱过《金元券满天飞》,以讽刺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正是因为阿炳经常唱出人民的心声,所以他的名字深深印刻在无锡一带人们的心里。阿炳在长期的漂泊卖艺生活中,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全国解放不久,中央有关单位派人去采录阿炳编奏的乐曲,由于阿炳在旧社会积劳成疾,于1950年12月4日吐血而死,他编奏的更多曲子没能被采录下来,这成为音乐界的一件憾事。已录下来的只有琵琶与二胡乐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二泉映月》这首二胡独奏曲描绘了无锡名胜—惠泉山的“天下第二泉”的优美景色,其旋律如歌如诉,娓婉动听,充分表示了作者对祖国秀丽风光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作品也描绘了人间的辛酸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使听者时而感到平静、安适,时而感到一缕凄楚悲怆,时而又进入明朗、刚劲、振奋的意境中……。二胡曲《听松》借松树之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琵琶曲《龙船》表达了他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阿炳的音乐造诣已被中外人士所公认。名为《二泉映月》介绍阿炳生涯的影片,在1979年公演。1983年9月11日文化部、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了音乐会,专门纪念阿炳诞辰90周年。()

  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等,一些享有世界声誉的外国乐队都演奏过经过改编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阿炳

  以阿炳故居为主体的"阿炳纪念馆"位于无锡城中图书馆路,馆名为李岚清先生所题写

  陈列室陈列着关于阿炳的生平简介,以及有关阿炳纪念文章的各种书籍材料与音像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日本友人捐赠的一本1952年的《瞎子阿炳曲集》

  晚年,阿炳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与寡妇董彩娣就屈居在道馆前一排最东面的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内

  室内墙上挂着阿炳(1893-1950)与董彩娣(1888-1951)的遗像

  这间屋子里的生活用品的摆设,完全是根据阿炳同时代人的回忆恢复的,基本忠实于原貌

历史上的  

历史上的今天12月份

历史上的今天1月份

热门测算

彭祖百忌解释

热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