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1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2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呀,登山呀,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 “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与外婆出发了。我与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与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呀。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3
在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这个节日了,但一直到了唐朝,才真正式为民间节日。人们一般在重阳节的来临之际或者庆祝,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重阳糕呢!
说到这里,一定很多人想到王维的千古名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卜。还会想到李白的《九日》: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今天,就让我们用行动来缩短,我们与老人之间爱的距离。
首先,我们采访了爱种植物的“顽童”——马爷爷。到了爷爷的家,热情的爷爷早就精心准备了香喷喷的重阳糕、金黄色的香蕉、热乎乎的板粟。一开始我们不好意思拿着吃,爷爷亲切的说:“如果你们不吃,我可不讲我的故事给你们听。”就这样我们边吃边听爷爷讲他的人生故事,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他出生于浏河,1958年考入徐州煤矿,1959年参军,而且是猛龙过江的海军。20xx年退休后喜欢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忽然,一棵缀满紫蓝色果子的树吸引了,我听爷爷说当时他栽培奇南香时,大概只有一二几厘米的细细的树枝,经过长达二十几年的精心照顾,现在快两层楼高了。爷爷还摘下了一些奇南香的叶子,让我们在手心磨擦几下,顿时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怪不得叫“奇南香”。
离开了马爷爷家,我们又来到了胡奶奶家中。开门的一刹那,一阵阵芬芳的墨香味迎面扑来。聪明的小读者,你应该早猜到了吧!没错,奶奶是一位爱书画的老人,墙上挂着很多栩栩如生的书画作品。奶奶热情地接待我们,我们与奶奶谈话中了解到奶奶年轻时就很爱书画但是要忙于工作。退休后就一直钻研书画还荣获不少奖状。也让她退休后的生活变得丰富精彩。奶奶现场为我们书写了一幅作品,那笔握在奶奶手里面真的可以笔下生花,行云流水,小记者们见了都由衷的敬佩起来。奶奶那坚持不懈的可贵品质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最后奶奶在我们每位小记者本上写下了: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通过这次访问,让我深刻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在这九九重阳之际,我祝全国的老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4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这在汉魏时如此,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
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高雅,二为借省赏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忆向由中见,伴蛩古壁里。)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隅: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无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
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初的意义大体如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这一点,实应为今人借鉴。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5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正值中秋之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最佳时机。诗人杨衡赞道:“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斯。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诗题为《重阳》的诗中也有这么九句:“菊并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如暮节,不比惜残春”是的,重阳节很美好。
那我又能在这大好时光做些什么呢?赏菊、品茶、放风筝、荡秋千……思来想去,我郑重其事决定为年过七旬的爷爷洗一次脚过一个重阳节。
放学回到家,我把书包放到一边,一蹦一跳地来到爷爷的房间。“爷爷……”望着爷爷那瘦骨如柴的身体,又联想起爸爸口中年轻时身强力壮的大汉爷爷,一个鲜明的对比啊!我张口结舌,感到一股泪涌又在眼眶里打转儿了,心里也酸溜溜,难过极了,也许女孩子就是这样多愁善感一些吧。“什么事啊”耳边又传来了爷爷声如洪钟又坚定有力的话语。“我……暂时保密。”我调皮的一笑。“小滑头!”爷爷温和地摸了摸我的头。我跑出房间,拿了一个洗脚盆,放了点水,试了试温度,笨手笨脚地端起来,也许是因为水太重,我走起来简直像个摇摇摆摆的企鹅,还泼一地的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爷爷的房间,爷爷拍了拍我这只“落汤鸡”不禁哈哈大“又有什么鬼注意啦?咳,咳……”
我知道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喉咙里像个风箱,呼哧呼哧地响,便轻轻地拍了拍爷爷那像弓似的背,有礼貌的说:“请。”爷爷瞪大了眼睛,愣了愣,我呢,将计就计,帮爷爷脱了那破烂不甚的布鞋,把他早已干燥的脚挪到盆里,搓了搓,又为爷爷敲了敲腿。这时,我偷偷地看了看爷爷,爷爷脸上笑开了花,意味深长地说:“长大啦!懂事啦!小宝贝亲一个!”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推辞,而是轻轻地吻了吻爷爷的脸颊,爷爷也吻了吻我额头,顿时我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甜,一股温暖从心底发出,“我爱您,爷爷,我这辈子一定要对爷爷好!”我闭上眼睛许了个愿。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老人,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在这重阳节里,我要祝他们身体健康,天天开心,晚年幸福!愿我祝福他们一生。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6
到底是后秋了,天气是一天凉比一天,在这尚且如此,北边就更不用说了。我想。这阵子一直在阳历的日子中度着,就忘了传统的节气,也不知老黄历该翻到哪一篇了。直到感觉真的凉了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发觉已近重阳了,就忽然想起了这几年嘴上老挂着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就忽然想起了原来奶奶的生日到了。
记得前几年,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每到这个日子,一家人就是不大过这个生日,也是很喜气的。人常说,家里的老人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的——,是儿女的福,比啥都强。我相信的。所以总是在重阳的当天一直喜气洋洋的,跟过年一样,奶奶也是一脸的笑意。尤其是我放了学后,她这一双小脚就掂来掂去,忙个不停了。
回想起来,高中三年一直是陪着奶奶度过的。现在想来,这是她最开心的日子了。每日为我做饭,等我放学归来。直到去广复读这一年,和后来的读书生涯,才让她一直处在盼望和思念之中。我不忍,却没有办法。等到放寒暑假的时候,回去看望她的时候,每次见到她,她都是眼望着我回老屋的这条巷子,这条我走来的路。到真的望见我了,便笑盈盈的,在旁的大婶大娘们的羡慕下,带我向老屋走去,然后拿出别人送她而不舍得吃的好东西,坐了炕上问这问这。以后每次回想起这光景,我便不觉潸然,我知道这是她等了无数的日子才盼回她的孙子的,尽管只是几天的日子,但她依然喜欢,续续叨叨的说着一年来对我的思念,说着每次必说的"老三篇",说着一些我早已熟在心间的故事。
现在奶奶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了,这几年每次回老家,路过老巷去二叔家的时候,却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青山依旧,故乡依旧,我依旧,却再无奶奶的笑脸了。去年带妻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就突然想起了她老人家,若大的岁数,却终于没有看到她的孙媳妇,我的心几近悲伤,尽管也知道人去不能复生,尽管知道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也尽管知道她若地下有知,也会为孙子高兴的,但每每想起一家人团圆的时候就单单缺她,每每想到正当我们要孝顺她的时候人已不在,每每看到街边的老人就眼含热泪想起她的时候,心里就一直不好受。这几年每次回去,我都偷偷到奶奶的坟头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回,尽管乡里有不在其他节日上坟的风俗。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真切的感到了什么叫"子欲孝而亲不在"的肝肠痛断。现在我工作已经两年有余了,奶奶去世也已近四年了,但我对她的思念却一直随着岁月的渐增而更深了!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7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 “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与外婆出发了。我与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与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8
重阳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来到旗峰公园准备登山。
刚到公园大门广场,音响传来洪亮的思乡歌曲声。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那里挤满了人。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快步上前。
透过密密的围观人群,只见一个双手缺失的叔叔跪在地上,用光秃秃的双腕夹住一枝毛笔在写字。“拼搏”“诚”“静”等字写得非常漂亮。从铺纸到固定到点墨到运笔直到一幅书法作品完成,虽然比正常人要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但一切都是那么娴熟,那么自然!伴随着“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人生自古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的歌声,在场每个人的心无不为之触动,都纷纷解囊。我想,大家恐怕并不是单纯的施舍,而是在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吧!
带着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山脚,我几乎一股作气,登上了黄旗峰。虽然汗流浃背,但我并不觉得太累,我知道是因为刚才那位叔叔的精神感染了我、鼓舞了我!
“久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我正坐在沙发上随口背着这首诗的时候,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突然推开门问我:“对了,女儿,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妈妈接着说:“明天是重阳节,就是你刚才背的这首诗所指的节日啊!明天我们一起去登山吧!”我高兴得拍手跳了起来。
星期六,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一早,我们一家兴冲冲地出发了,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黄旗山下。这里游人如织,比平时不知道多了多少人。有精神抖擞的爷爷奶奶,有兴致勃勃的叔叔阿姨,有青春无限的哥哥姐姐,有天真活泼的弟弟妹妹……他们或者三五成群,或者两两结伴,朝着黄旗峰前进。
我快速地朝着山顶方向往前冲,到半山腰的时候,就把爸爸妈妈远远地抛在后面。偶尔停下来朝下望,上山下山的人络绎不绝,像一条人龙在蠕动。快到山顶时,已是汗流浃背。这时一阵凉风夹着桂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登上黄旗峰,整座东莞城尽收眼底,看着这么美丽的风景,我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美好的画面!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9
九月初九两阳相会,俗称“重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个节日,都会让我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我最喜欢在家乡过重阳节了。重阳节前一天,孩子们都会闹着父母亲或奶奶做桐叶粑吃。从山上摘来新鲜的梧桐树叶,洗净备用,把花生米、腊肉、香肠等各种配料炒得香喷喷的,捣碎后和上一点野菜、红糖,裹上面粉,捏成糍粑形状,放入桐叶中包好,捆实,或蒸或煮,即可使用,滋味甜糯绵软,香气扑鼻,叫人难忘。
过去我的家乡很穷,桐叶粑要在过节过年时才能吃上一回两回。而且多用野菜做成,很少有包肉的。如果哪个小孩运气好吃到了包肉的桐叶粑,别的小孩准得羡慕死。记得有一次过重阳节,奶奶用野菜活着一点面粉做了些桐叶粑,特意把其中唯一一个裹有鸡蛋的桐叶粑留给了我。我捧在手中,尽管心里馋得要命,却舍不得一口吃完,生怕这次吃完了,下次就没有了,想留着慢慢品尝。谁知就在这时,家里的狗窜出来一口就把桐叶粑叼了去。我又气又急,追着狗打,奶奶看见了,也一边骂狗一边想把桐叶粑抢回来。可人哪有狗快,一会儿狗就叼着桐叶粑无影无踪了。我伤心地大哭起来。奶奶安慰我说再给我包一个有鸡蛋的桐叶粑,可翻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也没能再找出一个鸡蛋来。那一年的重阳节,我眼泪汪汪地坐在桌边,和大人们一起吃着粗糙而难以下咽的野菜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可现如今不同了。短短十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电了,山村的黑夜亮如白昼;修路了,家乡不再贫穷闭塞。为通电通路这事,乡亲们可乐坏了!专门在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敲锣打鼓地庆贺了一天。现在过重阳节,桌上不但有鸡鸭鱼肉,连“百事可乐”等时髦的饮料也上了桌。桐叶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现在的桐叶粑不再只有难嚼的野菜,而是各种里馅,各种样子应有尽有,味道好的不得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为了读书求学,我已离开家乡来到了吉首。可每当我吟到王维写的这首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乡的重阳节,想到重阳节那令人回味的桐叶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