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直都很关注处暑节气后还热不热,其实这句谚语就给出了答案。处暑是一个反应气温变化的节气,其中“暑”就是大家所理解的炎热、酷暑的意思,而“处”则是指停止、停留的意思。
另外关于处暑节气的含义,元代文人吴澄在其著作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了:“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和前面所说的意思一样,“处”就是终止的意思。因此处暑节气表示的就是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随着太阳高度的不断降低,其所带来的热力也有所减弱。但是处暑节气到了也未必就真的凉快了,因为降温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句农谚的意思则是说,处暑节气到了依然还是比较酷热的,这个期间的天气就好像是“秋老虎”一样。
所谓秋老虎是民间对立秋后所出现的短期的气温超过35℃的回热天气的俗称,因为到了处暑节气后,副热带高压虽然开始南撤了,但是它依然还是比较强势的,尤其是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往往还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而这也就是“秋老虎”,它和立秋前的暑热一样是非常难熬的。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到了,但是却还没有出伏,那这样的年份粮食的收成就不太好,甚至可能还会导致粮食严重歉收。
古人在长期观察发现了,处暑节气还是秋季降雨的一个分界点。如果在处暑节气当天下雨了,预示着在后面的降雨就较多,甚至连着18天都会下雨。
可如果在处暑节气的时候是大晴天,这天一滴雨没有下的话,那预示着处暑节气后依然以晴天为主,甚至在整个秋季的雨水偏少,还可能出现旱情。
其实对于多个地方的农民来说,他们都是不太期盼处暑节气下雨的,因为“处暑下雨万人愁”,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粮食作物马上就要收获了。如果真的是如同前面所说,处暑下雨了,后面持续的阴雨天气,不仅对农作物收获不利,也会影响到粮食作物的晾晒。
通过处暑节气这天的天气,还能预测一下秋季来得早和迟。前面也说了,处暑节气如果下雨了,预示着在后面的雨水偏多。而在立秋以后降雨,往往就会带来降温。往往几场秋雨以后,天气就很凉快了。
而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当天下雨了,那么就预示着这一年秋天来得及时,甚至还会早点到。相反,如果处暑节气这天是大晴天,那后面降雨少,气温高,甚至可能出现秋旱,这样秋天就会来得迟。至于后半句的意思是说大寒节气如果没有下雪,那么就预示着冬季有点长,春天来得晚。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处暑期间如果还是比较的炎热,像三伏天一样热,那么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比较寒冷。也就是说夏季的时候偏热,这样到了冬季就会偏冷。
对于这种说法,农村的很多老人都是深信不疑的。因为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一般夏季的时候非常热,那么冬季的时候就会非常冷。
其实吧,冬季冷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夏季热,冬天冷,这是自然规律,而且冬季冷可以冻死地里的很多害虫,第二年农作物更容易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