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火把节是哪个族 火把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吗

更新时间:2021-05-10 03:50:14

  火把节是哪个族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毛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火把节不是某一个民族特定的节日,它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无论哪个民族,举办火把节都是希望来年顺利,驱赶灾难。


  不同民族举办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数都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但白族是在六月二十五日,拉枯族在六月二十日,节日持续2-3天。在火把节中,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中参加活动。


  活动有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还有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这一天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吗


  火把节不是满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满族人的节日是颁金节。


  火把节怎么过


  火把节一般都是三天,火把节第一天人们会选择又长又好的松木,劈成细条后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成火把开始烧,傍晚各家门前点燃火把,第二天要普遍比第一天的高出一截,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的又高又大,装饰的也很漂亮,让整个角落都照亮,以求庄稼丰收,消灭害虫。


  有些民族会在火把节的时候举办其他的活动,比如白术和纳西族会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普米族会祭颂火神,相传普米族和摩梭人最初没有火,是摩梭人的女始祖昂姑咪盗取天宫的火种,并以身体会火炬才引来火种,让摩梭人和普米族获得了火。


  彝族火把节的三大独特习俗


  彝族火把节是祭祀性的节日。因此在传统的乡间农村往往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彝族人家家户户对此都很重视,在这期间,有三大独特的节日习俗。


  祭祀鸡


  火把节的祭祀鸡是挑选精心饲养的鸡,须是金黄色的还不能下蛋的子母鸡,一般是一斤左右重。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七天或前三天,人们用倒扣的竹背篓把这只祭祀鸡关起来饲养。


  火把节当天一早,家里的长者就抱着这只鸡到田间地里祭祀田地,与各种农作物诉说些免受天灾,祈求上天保佑农作物健康发育,祈求丰收,驱赶邪恶病害虫等祝祷言辞,然后撕扯一些农作物的枝叶一起回到家里。


  下午三四点钟左右,用一种特作祭祀用的树枝叶泡在冷水盆,将祭祀鸡用树杈摁着鸡脖子,把鸡头浸没在盆里,后在鸡嘴上塞进荞面或青稞面或燕麦面。如此反复这两个动作,直到把鸡闷没气后,再去毛、刮肚、砍剁,将鸡翅、鸡爪、鸡尾巴、鸡心肝等烧烤后撒上适当的盐,放入彝族传统的木制器皿进行祭祀,其他部分则在煮熟后以同样的方式,先祭祀后享用。


  这种祭祀都是两个步骤,第一步将鸡肉端出门外,向自然界或上天祭祀;第二步,简要调整盘中肉后,再端到堂屋家里的祭祀台上向祖先神里祭祀。这是一个很庄重的仪式,整个过程除了必要的言语外,人们要保持严肃,不能随意说话;祭祀完毕前无关的鸡、狗、猫也不能到现场寻食;浸泡祭祀树枝叶的盆水和鸡毛等也不能马上倒掉,而是放到送火那天,跟随送走的火把一起倒掉等。


  枯蒿芝杆编制的火把


  火把节的三天晚上都要点火把。所点的火把主要是枯蒿芝杆编制的火把,以及松树上砍来的松明子火把。不过要注意的是,送火的晚上点的火把只能是枯蒿芝杆制作的火把。


  这些火把都要提前数天,早则一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尤其是枯蒿枝杆编制的火把是要精心制作的,通常是一家之主或懂事的孩子去筹备制作。在离过火把节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人们每天在上山放牛羊时,或专门去山林中寻找枯蒿芝杆,找到后折断成捆带回家放着,当积累到足够用的时候就开始编制。


  编制时根据要编成的长短和粗细来选料加料,一般说来,点火或玩火的晚上点的是有一米多长的火把,送火的晚上点的都是超过一米多长的火把,最长的有三至五米或七八米长。编一米多长的火把,是拿出数根枯蒿芝杆组成一捆,从头到尾用麻绳分三节或五节不等的距离捆成碗口粗壮的长条火把即可。


  而如果是编制三到五米或七八米长的火把,就要在编一米长的火把的基础上,在用麻绳捆扎好的下方插上一圈枯蒿芝杆后顺上去,再用麻绳捆扎,再插上一圈枯蒿芝杆顺上去,以此反复,直到达到想要的长度,之后再扎上结,方宣告完成。


  这样的长火把往往是中间粗大两头细长,有的中间粗大的部分可大直径一尺多,经点耐燃,足以熬过从家点起到送火场所的长时间。编制这种火把,如果一家之主或家里没有合适的孩子来编制,就请寨子里能干的小伙子编制好后送来用,小伙子的报酬就是主人家火把节上宰杀后煮熟的鸡的一只鸡腿。


  点火、玩火和送火


  火把节第一天晚上要点火。点的一般是松明子火把,有时也点一把枯蒿芝杆编制的约一米左右长的火把。一般在祭祀完毕吃过晚饭天擦黑的时候开始点。火种从屋里燃烧着的火塘里取出后,点燃一把火把后走向门外,分成一把(堆)或若干把(堆)点着,但一般都是点单数,如一把(堆)或三把(堆)或七把(堆)等。


  火把有的点放在门前屋后的空地上,有的点放在房前屋后的庄稼地里,之后寨子里的人们欢聚在一起,在房前或寨子里空旷的地方烧上一堆或三堆熊熊燃起的篝火,围着篝火打跳或闲聊或讲故事或玩游戏等,直到深夜。


  玩火是火把节第二天晚上的事。整个玩火的程序和内容跟第一天晚上的点火仪式差不多。不同的是当天的白天还会举行了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射箭、赛装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到了火把节第三天晚上,就是隆重的送火仪式了。天一擦黑,寨子里家家户户的孩子们就用长长的枯蒿芝杆编制成的火把,从屋里的火塘取火点燃后,照亮屋里的每一个角落,并在屋里各个角落里上下左右晃动火把,以求烧掉尘埃和不吉利的东西。


  晃动火把的同时,口里还要不停地念着:“火啊火!烧啊烧!火是上天赐予的,或是祖先留下的。今晚要烧掉一切不吉利的东西!要烧掉妖魔鬼怪。全家人平安幸福,牛羊兴旺,五谷丰登……”就这样让火把在屋里晃动燃烧一阵后才走出门,接着举着火把绕着整座房屋一圈或三圈,之后就汇入整个寨子里的火把队伍,向葱郁弯曲的山路走去。


  当走到山林中陡坡山梁上年年都约定俗成的送火把的场所,人们将火把朝着一个方向排成排,放着让它继续燃着。送火把的人们一边各自在那里呼喊着各种家禽或动物的名字,一边用手或小刀片在稍粗的蒿芝杆上抠出小槽,放进事先准备好放在身上的食盐,叫唤着动物们来喝盐水。


  等到进行完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后,人们就可以结束仪式回家,继续围着熊熊的篝火挑起欢乐的打跳舞。这天晚上是火的世界,如果你从一个寨子的送火点,向其他寨子的送火队伍和送火场所望去,会发现整个夜晚的世界是火的海洋,火的家园,火的天和地。

 


标签: 传统节日  火把节  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