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意义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介绍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意义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意义在于开创了广西自治地方政府确定自己的法定民族传统节日的先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壮族作为广西的自治主体民族,其重大节日除“三月三”外,还有“六月节”“七月十四”“蛙婆节”等,能否也确定为民族节假日,均值得考虑。其二,促使自治县一级人民政府依据本自治地方自治主体民族的传统习惯节日规定出台覆盖本地的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可能。
三月三的由来故事
在唐朝的时候,民间出现了一位歌仙,名叫刘三姐,出生在广西宜山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当中,家中世世代代都是以打渔为生。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广西农历“三月三” 的活动:
1.广西全自治区放假三天:
农历“三月三”传统节日在广西,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12个世居民族,又称其为“三月三歌节”、 “壮族三月三”。广西在对待农历“三月三” 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 、 “壮族三月三”)上的重视,是非常的实实在在,一点也不玩虚的。首先就是农历“三月三”期间,广西全自治区放假三天,以作祝贺。
2013年12月11日,国家修订最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属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广西自治区政府正是根据国家最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习惯节日,并予以放假三天。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14年开始,每一年在“壮族三月三”都会放假三天。这在全国是很少有这样的案例的,农历三月三都能放假三天,这同时让其他省份的人们羡慕不已。
2.全广西举办“三月三歌圩”活动:
农历“三月三”期间,也就是“壮族三月三”,广西会举办“三月三歌圩”活动。而且这并不是在一城一地举办这样的“三月三歌圩”活动,而是在全广西范围内举办这样的“三月三歌圩”活动。在“壮族三月三”期间,很多的地级市会举办“三月三歌圩”活动,很多的县城会举办“三月三歌圩”活动。甚至于很多的乡镇也会举办“三月三歌圩”活动,很多的村屯也会举办“三月三歌圩”活动。在广西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三月三期间我要请假,不然没有我,今年我们村的对山歌比赛恐怕会输。
3.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其他活动:
广西“壮族三月三”除了放假三天、对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蛋、抢花炮、斗牛、斗马、踩堂、包糍粑、蒸五色糯米饭等。
各族人民三月三这样玩
壮族:吃五色糯米饭。赶歌圩,搭歌棚。祭祖、扫墓、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汉族:吃地(荠)菜煮鸡蛋,祭祀、男女相会、河畔嬉戏、插柳赏花等。民间还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及开歌会等活动。主要流行在台湾、福建等地。
侗族:吃黄糯米饭,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亦称“花炮节”。
瑶族:称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然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吃乌米饭。祭祀祖先、集会对歌。篝火会、赶舞场,火把舞、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民间竞技。
黎族:称之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谈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