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6月份有什么节日 6月份重大节日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3-05 18:28:29

6月份有什么节日 6月份重大节日有哪些


  6月1日:“六一”国际儿童节(1949);世界牛奶日(2001年,世界粮农组织)


  6月4日:受侵略戕害的无辜儿童国际日(1983)


  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1972年)


  6月6日:全国爱眼日(1996);芒种


  6月7-9日:全国高考日


  6月8日:国际(世界)海洋日


  6月9日:国际认可日


  6月11日:中国人口日(1974)


  6月12日:世界无童工日


  6月13日:世界垒球日


  6月14日:世界献血日


  6月14日:国际博客日


  6月14日:亲吻情人节


  6月15日:全球风能日


  6月16日:国际非洲儿童日


  6月17日:父亲节,(六月第三个星期日)(1934);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5)


  6月20日:世界难民日(2001)


  6月21日:世界滑板日;夏至


  6月22日: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国际奥林匹克日(1948)


  6月25日:世界土地日/中国土地日(1991)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1987);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1945)


  6月28日:国际癫痫关爱日


  6月29日:全国科普行动日(2003)


  6月30日:世界青年联欢节(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


  儿童节介绍


  国际儿童节定于每年的6月1日。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屠杀有关。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早在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前苏联莫斯科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为了保证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毒害、虐待儿童,提出了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的建议。从此以后,每年的6月1日,各国儿童举行集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我国是在1949年12月23日做出决定,规定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1950年的6月1日,毛泽东主席还亲笔为儿童节题写“庆祝儿童节”。


  父亲节的由来


  父亲节(Father's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中国大陆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内地民众习惯上使用6月第三个星期日当做父亲节;中国台湾父亲节是8月8日。


  夏至节气介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标签: 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