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每个族都有什么节

更新时间:2021-01-29 14:19:56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回族: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傣族: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黎族:春节、三月三


  纳西族: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


  藏族: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


  侗族:祭牛节、花炮节


  维吾尔族: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瑶族:盘王节、达努节


  怒族:仙女节、祭谷神


  苗族: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


  白族: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


  壮族: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


  少数民族每个族都有什么节


  苗族踩花山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四、五三天,是苗族的盛大节日踩花山。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穿金戴银,组织的斗牛、斗画眉、吹芦笙、爬花杆等,爬花杆是苗族人特有的娱乐活动。


  踩花山是苗族同胞在正月里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这一天,在踩花山的山坡场上,汇集了附近苗寨的人们,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他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花山场寻找自己的亲戚朋友。踩花山场上最惹人注目的是穿着华丽的姑娘们。


  花杆原是苗族人祈祷生儿育女的供物,后来渐渐地成为踩花山活动中最吸引人的中心活动。在花杆下聚集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有说有笑地观看爬花杆表演。


  有的表演者还在爬杆时吹芦笙,他们在各种姿势下都能吹芦笙,看上去十分精彩有趣,成为景颇族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


  随着表演活动高潮的过去,人群中的活动也有了转移。原来小伙子和姑娘们各自围在一起,慢慢地他们聚拢起来,因为踩花山活动中谈情说爱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纳西族三朵节


  “三朵节”是纳西族最具民族风情的节日,是纳西人祭祀本民族的保护神“三朵”的重要节日,也是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


  在东巴古籍的记载中,三朵是玉龙雪山的神灵,是能征善战、济困扶危的英豪,千百年被纳西族崇奉为保护神、战神。


  据说“三朵”属羊,因此在每年的二月初八,各地纳西大众都要到北岳庙(即玉龙祠,又名三朵庙)祭拜祈福。


  除在北岳庙举办节庆活动外,纳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制食物,烧香祭拜“三朵”,正如诗篇中所说:“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朵。”


  纳西族同胞认为“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常常显圣,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唐代现已开始建祠祭祀,深受纳西人信仰。


  景颇族目脑节


  “目脑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目脑节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脑”。


  景颇族最早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经过几次大的迁徙后才定居于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颇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习俗。


  毛南族分龙节


  分龙节是毛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庆祝活动盛大而隆重,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


  人们根据宗教意识,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日,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


  祭神有庙祭和家祭。庙祭两天,第一天,先在庙内供神。当晚,人们汇于庙前观看身着法衣、头戴面具的巫师跳神演唱。次日,人们又围于庙前,观看椎牛祭神仪式。


  第三天,即分龙日,各户举行家祭家宴,请青少年作社交娱乐活动。这一天,家家户户宰鸡鸭,制作五色糯饭、粉蒸肉等佳肴,用于祭祖和祭家氏神等。


  并用各色糯饭捏成小团团,插在竹枝上,表示硕果累累,预祝丰收。同时用糯饭团夹粉蒸肉喂耕牛,以示慰劳。供奉祖先诸神之后,即请亲友赴宴,共度节日。


  彝族祭火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在云南弥勒彝族阿细人都会举行祭火节,神秘的祭火活动撼人心魄,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这是原始激情的豪迈释放,也是属于阿细人最原始的狂欢节!


  祭火节是彝族阿细人都要举行隆重而精彩的回归自然,如癫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这祭火神节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古老传统,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彝族阿细人非常崇尚火,一生都会举行各种与火相关的活动,出生时要在火塘边进行命名仪式。他们认为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熟食,驱走凶猛的野兽,因此把火尊为神。


  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的祖先过着没有光明的生活,不仅吃的是生肉,还时常遭受野兽的侵袭。这样的日子,让整个部落人非常期盼有火带来的便利。


  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才得以熟食,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阿细人把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当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袭了下来。据了解,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啊细”,聚居于云南省路南(今石林)、弥勒、丘北等县。

 


标签: 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