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满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满族有哪些特殊节日

更新时间:2021-01-20 22:32:52

满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满族有哪些特殊节日


  颁金节


  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


  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


  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


  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中元节


  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


  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


  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


  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吃肉节


  古代满族人没有历法,自古与中原王朝一致,因此许多节日与中原一样,但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月一日是汉族的中和节,食用江米面作的太阳鸡糕,糕上印金鸡圆光,用以祀日。在历史上,满族人把二月初一叫吃肉节,对老北京的满族人来说,是一个极盛大的节日。


  《那桐日记》中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初一日,某刻进内,坤宁宫吃肉,辰初礼成,西苑门论班,外务部值日。”金易、沈义羚所著《宫女谈往录》中也有对吃肉节的记载。这一天主角是皇后,她要率各王府的福晋去祭堂子,负责在坤宁宫中主持向灶王祭礼献牲的仪式。


  与汉族不同的是,满族人来自东北白山黑水地区,那里的春季物候到农历二月才出现,所以把二月初一的中和节作为春天的开端,俗称“吃肉节”。另外汉族人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而满族人不但女人可以参加家里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活动,在吃肉节的祭礼担当中馈,所谓“家有万事,主持一人”,所以无论是在皇宫中的皇后还是家庭主妇,均认为这是她们的天职。


  皇宫献牲活动在坤宁宫举行,庄严的皇宫这天要在这里设屠宰场。宫内把一个长方形的大木案子摆在正殿的西侧,上面包着铁皮。案子后有两个深坑,坑里置半人高灶台两个,上面安放两个大铁锅,里面可装整只肥猪。案子两旁有两个大木案子专供给猪刮毛、割肉时用。


  生猪宰杀后除猪头上留着一小撮猪毛被红绳系好之外,其余全部退光,下锅煮好,然后由司俎官引着,由杂役抬到神杆前的灶台上。这个仪式在进关前的沈阳皇宫中更加重视,一般八旗兵丁也非常重视。


  浴佛节


  农历四月八日是佛教浴佛节,自金朝以来特别盛行,上自黄帝、贵族,下至一般百姓无不奉佛。(大金国志.浮图)卷三十六“浮图之教,虽贵戚望族,多含男女为僧尼。”如今在北京大地上仍存许多金代建的宝塔,如丰台长辛店镇云冈村东面山岗上的镇岗塔。房山地带长沟乡西甘池的严行大德灵塔,昌平区海子村的银山塔林等均说明古代满族人对佛教的崇拜。汉传佛教的佛诞日是农历四月初八藏传佛教为四月十五日,所以整个农历四月均是吉祥月。


  农历四月的北京槐荫结绿,榴花初燃,除了各种“弘法结缘”的宗教活动外,还有舍缘豆、放生、办善会,朝佛和牙活动外,以及超度先亡放焰口等法事。民俗事象主要有普舍缘豆。满族人以善为乐事,四月初八当天多人在街口向过往行人免费舍缘豆,王府也不例外。


  金寄水先生住《王府生活实录》一书谈到睿亲王府舍缘豆的情形:浴佛节前,即备齐青豆、黄豆、香椿、咸胡萝卜等原料。然后,先将豆子洗净,胡萝卜切成小丁,香椿切成段,加花椒、盐烧煮至初八日清晨煮好。趁缘豆尚有余温之际,先供佛。撤供后,由晚辈捧一小簸箩,内盛缘豆,送至各房,请长辈各取一粒青豆、一粒黄豆。佣人也不例外。另有两个太监抬一大箩筐缘豆,出府施舍。舍毕归来,登堂回话,照例要说:“回太福晋的话,万众结缘了!”才算交差。


  《北京通》一书“神化举动”一节中收录了金受申先生关于“舍缘豆”的精彩记述,非常生动。过完佛诞日,就迎来了碧霞元君的生日。北京有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四座娘娘庙,还有京西妙峰山金顶娘娘庙和平谷丫髻山和崇文门外天仙娘娘庙。


  金启骔先生在《北平郊区的满族》一书中说“娘娘在营房中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关老爷。他们还知道这几座庙里娘娘之间的关系,据说都是肉胎,年龄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是一母所生的亲姐妹。有一天母亲带着三个女儿去逛南顶(在左安门外),大姑娘非要上大殿香案上坐不可,母亲阻拦也阻拦不住。庙里的和尚就劝说:“她要上去,就一定有根基的,不用拦她了。”谁知这位姑娘一坐金佛龛,立刻作化,就成了肉身的娘娘。


  母亲悲痛之余带着剩下的两个姑娘去逛北顶(在安定门外),二姑娘又坐进了佛龛作化了,成了北顶娘娘。母亲只好带着三女儿回家,谁知在归途中三姑娘闹着要逛西顶庙,母亲又答应了,结果三姑娘又在西顶庙作化,成为肉身娘娘。”这西顶庙在外火营门南门外兰靛厂街上,四月十八有庙会。


  满族介绍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散居中国各地。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Manju)简称满族。


  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曾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后来,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崇拜对象变得多元化。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满族入关之前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以神话、传说、歌谣的形式代代相传。入关之后,吸收汉文化的精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


  民族概况: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标签: 传统节日  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