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的由来 维族尔族的古尔邦节习俗
公元623年,也就是穆圣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第二年,把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定为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相传,这一天是古圣易卜拉欣圣人宰子献牲的日子,据经典记载,易卜拉欣是一位信仰虔诚,忠诚宽厚的圣人,他每年要宰数量很多的牛羊,把肉分舍给穷人,以此作为向真主的献礼,人们对他的善行赞不绝口。后来,易卜拉欣老来得子,非常喜爱,但当真主的考验来临,命令他宰子奉献时,他便毫不迟疑,坚决执行真主的命令。
他的儿子伊斯玛仪也是一个非常虔诚的英俊少年,当父亲给他宣读了真主的命令,他欣然接受,没有丝毫抗拒,所以,父子俩去麦加城外的米纳山谷,接受真主的考验。途中,恶魔易卜劣厮多次出现,教唆伊斯玛仪违抗父命逃走,但伊斯玛仪意志坚定,经受住了魔鬼的诱惑,他甚至愤怒地抓起石块投向恶魔,丝毫没有违抗真主的命令和父亲的举意。
此时,他们父子的善举被真主接纳,也感动了天地间的众天使。正当易卜拉欣举刀时,天使吉卜利勒奉真主的命令,牵来一只羊,让羊这只羊代替伊斯玛仪,做了牺牲。真主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37:104——106)。后来,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之后,号召大家牢记这个故事,并把这一天定为传统节日,保留至今。
维族尔族的古尔邦节习俗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在我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解放后,为了照顾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度节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月12日颁布了《关于伊斯兰教的人民在其三大节日屠宰自己食用的牛羊应免征屠宰税并放宽检验标准的通令》,允许他们免税屠宰自己的牛羊。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节日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伊斯兰教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
1、肉孜节又叫“开斋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
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2、宰牲节
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在肉孜节过后70天举行,家境好的,都要宰一只羊。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3、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