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天会出现倒春寒吗 今年春天会不会倒春寒
可能,因为今年冬季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冷空气活跃且强,而入春之后,南方回暖显著,一旦冷空气下来,便出现显著降温,导致倒春寒。
“倒春寒”的出现,需要几个必要的条件,一是进入春季,气温回升速度比较快;二是冷空气有酝酿发展的趋势;三是冷暖空气互相影响,交替控制,不同类型的气旋活动都比较活跃;四是持续时间较长,并非是一两天的气温下降,而是可以长达一周甚至半个月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满足这些条件的时间,基本上是处于3月底到整个4月份(纬度较高的地区,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倒春寒可以发生在4月份至5月初)。当冷空气的势力比较强大时,降温的幅度可以达十几度,并伴随着持续性的降雨、降雪等恶劣天气。“倒春寒”的出现,不但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对于农作物、树木来说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冻害。
“倒春寒”这种天气现象,其实比较常见,很多经常受不同季风影响的国家,在冬季季风向夏季季风转换的时期,会经常伴有间歇性的冷空气来袭现象,致使冷暖空气出现较长时间的对峙,在引发气温大幅下降的同时,出现明显的降雨或者降雪过程。在网络和电视上,我们有些年份的春季,可以看到那些长出绿油油的庄稼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其实就是“倒春寒”的写照。
倒春寒危害:
倒春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林业和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春天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并造成大范围地区树木和农作物持续受冻害的天气气候现象。倒春寒常引起我国北方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麦的烂种现象,也会影响我国南方水稻播种出苗和生长,给农业和林业生产等带来严重危害。
在农业生产上,倒春寒其实仍属春季低温阴雨范畴。因为在出现时间上偏晚,危害性更大,因此农业上将其区别对待。这是因为,早春农作物播种都是分期分批进行的,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仅危害和影响一部分春播春种作物,且早春低温阴雨多数是在春播作物的针芽期、大多数果树还未进入开花授粉期,其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亦较强。而一旦过了“春分”尤其是清明节之后,气温明显上升,春播春种已全面铺开,各类作物生机勃勃,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开花授花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就面临大面积烂秧、死苗和果树开花座果率低之灾,其他春种作物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预防倒春寒?
要避免或减轻倒春寒灾害,首先应掌握当地倒春寒发生规律及各种农作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抗寒品种,春播作物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并选择背风向阳的秧田,或采用温室、 地膜、营养钵等方式育秧就可极大避免 倒春寒的危害。从预防性措施考虑,要掌握前期的天气特点、 作物苗性和未来的长、中期天气预报,针对性地加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抑制旺长,减少弱苗,培育壮苗,增强抗寒能力。而春播或移栽作物,则要巧看天时,调整播种或移栽期,错开低温的直接袭击。如倒春寒已经降临,水稻抗御性措施是:搞好水层管理,以水调温,早稻播种后两叶期以前抗寒力稍强,要注意通气,坚持晴天满沟水,水不上秧厢,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的管水方法。两叶以后,抗寒力弱,浅水勤灌、 日排夜灌。低温阴雨结束的夜晚,要注意防霜,长时间低温阴雨过后,水稻秧苗较弱,当转晴时水稻秧田要深灌水,以防水分吸收和蒸腾的失衡,造成生理干旱而死。待秧苗恢复后,再逐渐将水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