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

更新时间:2020-02-12 14:44:08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顺序排列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因为它居岁首,古代称之为“元旦”,又叫“三元日”,意即这一天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迎春的娱乐活动日。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辛亥革命后,各省都督代表集会南京,决定使用公历,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在人们的习惯语中,春节又叫做“过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元宵节,又名元夕节、上元节、灯节、小年。秦始皇名政,因避讳,又称端月十五,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说法很多,但根据史籍记载,一般认为元宵节开始于西汉时期。相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刘盈病死后,其母吕雉篡位,吕后及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大将周勃、180年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40)。周勃等人戡平“诸吕之乱”的日子刚好是正月十五,因此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正月,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夜,所以,汉文帝就把它定为“元宵节”。


清明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传统的具有悲情色彩的民族大节。此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农历二月底三月初)。春分后十五天,斗柄指乙为清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十五度,天气清澈明朗即为清,万物欣欣向荣故为明,故此又称清明。清明与寒食节期很近。按周代规定,冬至后第105天为寒食节,而自然节气清明则在第二天或第三天。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是,怀念先祖、上坟祭扫,春游踏青、插柳植树。民间也称它为鬼节之一,其祭扫培土、插柳植树是春节上坟、中元祭祖、十月一送寒衣活动中所没有的。通过清明怀念先人、感恩承志,能够产生家庭、社会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彰显我们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全国团结统一、社会稳定。2007年12月,清明节被国务院确定为法定节日之一,并从2008年开始放假一天,与临近双休日组成清明黄金周。现在让我们一起追寻清明节几千年的发展演化过程和各种节俗。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我国端午节,也称重五节、端阳节、天中节、午日节、草蒲节、解粽节、浴兰节、女儿节。俗称五月节,冀豫等地还称为“五月单五”。按照古代干支纪年,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所以称之重五或重午。端为首次、第一,所以称端午。五为阳数,所以也称端阳。此日接近一年的一半,所以又称天中节。古时,是日少女须配戴灵符,头答榴花,极尽美艳之姿,所以也称女儿节。唐初该节名称多混用。由于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为了避讳,就正式将此节定名为端午。


  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别称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香桥会、巧节会。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节在千百年的流变中逐渐产生了乞巧、祈佑儿童、祈婚姻美满、祈遂私愿等七夕习俗、仪式。其中,青年女性祈祷婚姻幸福美满是最重要的习俗因子。


  中元节


  中元节为三大鬼节之一,又称祭孤、瓜节、七月半、送鬼节、寄生节、盂兰盆会。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之称。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称三鬼节。过去民间从七月初一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结束,都会举办普度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告结。发展至今,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期。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重阳节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在七夕、中元、中秋三节之后,是人秋后的第四个节日,也是秋冬交替时的辞青、迎寒老节,还是一年最后一个数字重叠式节日。其九字重重,含义是极高极大,代表长久、长寿。1989年,我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中国老人节。这样就突出了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主题,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重阳节是夏历的九月九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九”;又因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被认为是重阳节的来历。


  腊八节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宗教、农祀节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古称“腊日”;南北朝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佛教节日相重合,又称“佛成道节”。


  关于腊日的来历,起源于远古汉族先民的一种冬日祭典。因冬季天寒,农事空闲,人们便进山打猎,以备新旧交替的年底,用猎物作“牺牲”祭祀祖宗与天地神明,祈福禳灾。古文,猎与腊为同字。因此,这种祭典就称为“腊祭”,农历十二月也就顺呼为“腊月”。


标签: 中国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