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和大年的区别 小年和大年有什么不同
小年大年的日期、习俗均不相同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节日期间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
大年小年的习俗
小年有祭灶的习俗,从秦汉甚至更早时就有记载。《后汉书·阴识传》中说:“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所谓祭灶,就是祭拜灶神,因而小年也叫祭灶节、谢灶、灶王节等等。
而在民间流传中,灶王爷也逐渐被“人化”。据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廿三或廿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而,人们在腊月廿三或廿四都要祭灶,祭送灶神升天。祭灶时,通常将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
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最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
大年则有守岁熬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团聚。
人家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别的门饰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对联。
中国人的传统里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饭局,但天字一号重要的当属大年三十晚上的这顿年夜饭。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这一天,离乡游子,非迫不得已,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来,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所以也称团年。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过年谣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贴道酉;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初一初二拜新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