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二月二的民间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

更新时间:2020-02-22 03:25:34

 二月二的民间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仇。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


  二月二,拍簸箕,虱子跳蚤不敢上炕。


  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


  淋、淋、淋墙根儿,蝎子灿蜒不翻身。


  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纳蜒不见面,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灿蜒全不留。


  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


  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都不见;二月二敲锅底,烧干柴吃陈米。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有关二月二的对联


  春风二月接祥瑞;


  化雨一龙送裕如。


  牛拼沃野勤俯首;


  龙洒甘霖勇抬头。


  《自怡轩楹联剩话》卷四载,二月二日,土地神圣诞,民间习俗以此日约子弟班登台演戏,称作春祈。江苏丹徒名儒李承衔拄杖前往观看,应邀为戏台撰对联云:


  青枝绿叶,向日方荣,趁二月春光,把酒纵观前代事;白臾黄童,闻风毕至,愿四郊秋赛,吹箫再谱太平歌。


  朱应《楹联新话》卷五载,清代称任职提督者为军门。韩殿甲即官军门,其四个弟弟分别官总兵、副将、县令、州牧。二月二日为其母王太夫人五十寿辰,杜文澜撰贺联云:


  膝前种五树桂,天上拜五花封,正仲春鳦降鹒鸣,共祝五旬寿母;报国提一旅师,传家罗一床笏,看诸子文通武达,同披一品仙衣。


  “鳦降”,语出《诗经·商颂·玄鸟》。后用以比喻王者之降生。“鹒鸣”,即黄鹏鸟鸣。


  何栻,字廉防,号悔徐,江苏江阴人。清道光进士,官至吉安知府,为曾国藩的门生,去职后在扬州建壶园别墅。


  其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二(1872.3.10)先恩师曾国藩两日去世。薛时雨撰挽联云:


  诗酒中人,翰墨中人,江山风月中人,薄宦岂能羁频年摆脱凡尘,逸兴紊情,跨鹤占扬州胜境;


  循吏一传,丈苑一传,游侠货殖一传,通材无不可平昔服屠师训,感恩知己,骑鲸为上相先驱。


  冯至是杜甫研究专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于1993年2月22日(二月初二,18日雨水)病逝,享年88岁。卞之琳撰挽联云:


  春也要分,秋也要分,像今岁还刚过了几天雨水;东能融合,西能融合,想四季都有通人翘首风旗。


  龙抬头的介绍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节日“春龙节”,亦称“龙头节”、“青龙节”。民间谚语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春雷唤醒,抬头而起,开始行云布雨,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每当春龙节来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民间把这种仪式叫作“引田龙”。这天,人们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龙为图腾,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各种习俗也多与龙有关。


  相传,二月二这天,各家用面粉做糖糕,用油煎炸,或者把面粉掺水和稀,摊为煎饼,称之为“熏虫”。在北方地区,这一天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有的地方还要到河边焚香祭龙神。而且人们还有吃爆苞谷花或炒黄豆之类食品的习俗。所以,有民谣唱道:“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二月二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节日。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方式纪念它,根本原因在于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首民谣就寄托了人们祈求获得好丰收的美好愿望。百姓通过耍龙灯、吃龙食、祭龙神、避龙忌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祈求龙神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劳动人民借庆祝“二月二”来开始春耕春种的勤劳本色。


标签: 二月二  龙抬头  谚语  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