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4日是龙抬头吗 2020年龙抬头是什么时候
2020年2月24日是龙抬头,这天是农历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龙头节,也称青龙节,俗称“龙抬头”,是祭龙、迎龙、敬龙的节日。
《燕京岁时记》:“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节。”其实二月二日为太阳生辰,民间祭祀太阳神,中和节是二月初一,因为时间相近又都是关于农耕的节日,后来便误将二者合二而一了。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呼风唤雨、倒海翻江、威风凛凛的神圣动物。它源于远古对蛇等图腾的崇拜,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有龙鱼陶纹。一般认为,龙的形象,除蛇之外还综合了鱼、鸟、鹿等等。龙神主要是主宰雨水,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应龙,民间的“龙抬头”节,其源头应追溯至远古。
敬日神、土地神都是为了祈求农业丰收,然而仅仅有日有地是不行的,必须有水才能保证农业的真正丰收。于是,想像龙能治水的神话便应运而生。龙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龙是瑞祥之物,能呼风化雨,这样二月二逐渐演变成“龙抬头”。人们渴望龙能抬头治水,降福人间。
龙抬头习俗
剃 头
二月二,龙抬头,有“剃龙头”之俗。老百姓在过大年前,都要剃头,所谓“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正月里,一般不剃头。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人们都要理发剃头,大约也是为讨个吉利,沾一些龙的吉祥喜气。二月二“剃龙头”,还有“期望成龙”,希望状元及第,有一个美好前程的寓意。
吃春饼
二月初二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醋烹绿豆芽、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引 龙
在晋西北,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
山东等地区,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清咸丰《武定府志》:“以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
接“姑娘”
二月二是以前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那时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叙叙儿女情长。“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泪儿。”慈爱的父母急切地想见到爱女,共享天伦。
踏 青
宋朝时二月二叫“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又有“踏青节”之称,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此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