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什么是寒食节 寒食节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0-03-27 22:56:15

 什么是寒食节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则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源头有二。其一是周代仲春末禁火的习俗。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周礼·秋官·司炬氏》云:“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禁火期间不能举炊,须得预先准备好食物,以备禁火期间食用,这种食物即所谓“寒食”。


  寒食节的另一个源头,是春秋晋国故地山西一带祭奠介之推的习俗。介之推乃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时一位忠贞的追随者,后为火焚,举国哀痛。《荆楚岁时记》云:“介子推(即介之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犯则雨雹伤田。”


 寒食节的由来传说


  据说在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侯爵诡诸是晋国的君主。他的大儿子申生应该在他父亲死后继承王位。但侯爵另有安排。他想让其爱妾骊姬生的儿子继承他的王位成为晋国的统治者。作为不太称职的父亲,侯爵让人把申生暗杀了,当他又想用同样的手段杀死他的二儿子重耳时,重耳听到风声后和他的一个忠臣介之推及随从人员一起逃走了。


  当重耳被迫离开家乡之后,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19年间,重耳和他的全体忠实的官员和仆人四处流浪,无家可归,亲身体会到了饥寒交迫的滋味。一天,公子重耳与他的随从在流亡魏国的途中病倒了。贫病交加,十分闲苦。平时。重耳靠随从们采摘的野菜、野果充饥。那天病后,重耳再也咽不下野菜、野果,快要饿死了。他最忠实的随从之一,介之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肉汤,献给重耳,因而使重耳渡过了难关,保住了性命。


  最后,于公元前636年,重耳设法夺回了应该属于他的王位,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成为国君之后,重耳决定对随从自己流亡的功臣们进行封赏。但他竟然忘了那位“割股奉君”的贤臣介之推。介之推十分难受,决定不再见这个忘恩负义的君主。所以他背起自己的老母亲,逃进家乡附近一个大山里,过起了隐居生活。


  后来,重耳记起了介之推,非常惭愧。所以就派人去找他。人们终于发现了他。重耳亲自到深山寻他的大恩人。可只见重重青山,葱葱树木,根本看不到介之推的影子。重耳站在山顶上呼喊,他听不到回答。只听见山谷的回响,看不到介之推出来见他。重   耳知道介之推是位大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介之推肯定会被迫背着母亲从山里跑出来。这样,人们就可说服他回到王宫,过舒服的生活。因此,重耳下令放火烧山。恰巧正赶上风急火旺,火一下蔓延开来,不久,大火烧遍方圆数十里,持续了三天三夜。树木烧光了。青山变成了焦土,但仍然不见介之推从山里出来。于是重耳就派人去寻找。只见介之推背上背着老母亲,靠在一棵被烧焦的柳树上,母子两人都已经被活活烧死了。


  重耳渴望见到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宁可被火烧死也不想见到他。重耳为此非常伤心。于是下令建造一座庙字纪念他最忠实的随员。同时下令在每年介之推死去的日子里不举火,吃冷食。所以,在寒食节人们不得不吃冷食,这在开始时持续了一个月,后来改为三天。另外,人们从此开始参观介之推的坟墓以示对他的思念和尊敬。


标签: 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