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清明节每年都是同一天吗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更新时间:2020-03-27 22:47:38

  清明节每年都是同一天吗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时间每年并不一样,一般清明在阳历4月5日前后,在20世纪的100年中,清明在4月4日的有7年,4月5日的有79年,4月6日的有14年。从农历中找清明是比较麻烦的,要查找历书。我国民间认为“三月初三正清明”,从历法上看这种说法是不妥的。我们也以20世纪为例,在这100年中清明分别从(闰)二月十四到三月十五,横跨32天,只有3年的清明在三月初三。


清明节也是清明节气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种植庄稼的最好时节,于是就有了“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可见,清明节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农民可以根据这个节气制定自己的种植计划。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演变成节日的节气,并由此产生出许多习俗。这个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今天这些节日中的活动依然很盛行,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到祖先的墓地整 理地面,拔去杂草,扫去落叶,这就是为什么清明节祭祖也称“扫墓”的原因。


  清明节扫墓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据《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华夏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强烈来看,严延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人五宁到官方的肯定后,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或后十天。有些地方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也就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往往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是从寒食发展而来的,那么关于寒食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也都相继离他而去了。只剩下几个人,一直忠心的追随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他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可是惟独忘记了介子推。有人对晋文公提起了介子推。


  晋文公才想起旧事,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一一回绝。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这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晋文公看见,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己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害」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从此以后在清明节这一天还有插柳枝佩戴的习俗,大概就是来源于这里。


标签: 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