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明节下午三点之前完成扫墓最好。一般来说,上坟要选择好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一般来说,最佳的拜山时间为寅时,5-7点。不过由于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祭拜。
清明祭祀的形式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视的一项祭奠内容。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土坷垃压在坟墓边。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
后来,人们在清明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
这种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的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
现在清明节前后扫墓祭祖的习俗仍保留着,只是扫墓的形式城乡差别较大。在农村,人们前往坟地,整坟除草、摆供祭祀、焚香烧纸钱。在城市,因政府倡导火花,亡人之灵多存于公墓、灵堂,人们更多的是以鲜花、香柱、供晶进行凭悼,少去了整坟除草、焚烧纸钱。与以往扫墓活动相比,现在人们除了拜祭自己的祖先、亲人外还前往革命公墓或烈士陵园,以不同的方式凭悼那些为革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烈,缅怀他们的功绩。
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
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
江苏太仓,要在家中祭祀祖先,祭品中还必须有脍残鱼。在云南建水,清明这天不仅要扫墓,还要在祠堂祭祖。在浙江绍兴,清明祭祖多在祠堂中进行。届时,大开祠堂门,族人依次进入,行祭祀之礼。午间,由轮值人置办祭祖酒,邀族人聚饮。酒后,各家还可分得一份实物,如猪肉、艾糕等。
山东泰安,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前,先摆上祭品,然后焚香跪拜,洒酒祭奠,再在祖先坟头上添些新土,代表给祖先修修房子。而“清明不祭祖,死了变猪狗”的俗谚,则是对不履行祭祖义务者的警示。此外,子女还要到坟前上供、烧纸钱。山东荣成的清明扫墓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清明这天男主人端着纸香盘子,另外还放有酒菜,女主人则挎着篮子,子女们抗着锨。一家人来到祖坟后,先将祭品摆上,然后焚香烧纸并洒酒祭奠。对逝世的长辈,要一跪三叩首,对死去的同辈,则一跪一拜。男人们拜完后,便拿锨为祖坟培土,以防夏天雨大漏水。而妇女们则伏坟痛哭,以示对先人的哀悼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