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日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元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中元节和清明节有什么不同

更新时间:2020-02-03 09:43:26

  中元节清明节的区别 中元节和清明节有什么不同


  一、时间和起源不同


  中元节又叫“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其历史应渊源于佛教,起源于佛教中 “目连救母”的故事,中元节由佛教盂兰盆会发展而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按阳历来说,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二、祭拜对象不同


  中元节:从古至今中元节祭拜对象,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所以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活动为扫墓。清明节是后人用来怀念先祖,祭祀先人的日子,大多数孝子贤孙都会到坟地、火化厂或骨灰庵施行祭拜仪式,以寄托对列祖列宗的一片哀思、纪念和缅怀之情。


  为什么中元节不如清明节流行


  三个“鬼节”中,只有清明节在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其他两个处在渐渐被人遗忘的境地。


  奇怪的是,即使在没有法定假日加持的情况下,清明节在民间的地位和名气一直胜于后两者。大多时候后两者都沉寂在地域的局部地区,或者年长人的记忆中,而非汉民族统一的民间节日。


  以中元节为例,对比其他几个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缺乏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谈到嫦娥奔月、屈原投江、勤劳善良的古代人民大战年兽,你不会想不到他们代表的节日,想要从众多节日中脱颖而出,一个好的故事,就像一个好的招牌,有助于节日的传播和存续。盂兰盆节“目连救母”的故事,不算一个坏故事,但由于它没有纳入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与宗教联系又较为密切,所以流传范围有限。


  第二,与其他节日功能重合。清明节的出现要早于中元节,而且又有迁客骚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耳熟能详的slogan加持,人们很早就知道清明节在祭祀祖先上的作用。这一方面,中元节不仅出现晚,而且功能几乎完全重合,没有挖掘出祭祀祖先之外更为鲜明的意义,只能流于平庸。


  第三,缺乏独特的节日形式和象征物。春节有什么?饺子;端午有什么?粽子;元宵节有什么?元宵;中秋有什么?月饼。国外的万圣节之所以能够抓人眼球,最鲜明的就是南瓜灯,以至于大家看到南瓜灯,就会想到万圣节。


  再想想端午的龙舟,中秋的赏月,春节的放鞭炮和贴春联,是不是每个都让人联想到固定的祭日?节日的形式也是其意义的重要载体,缺乏这些参与感的形式,就难以在人们(尤其是小朋友)心中扎下根来,更遑论之后想要在众多节日中做到独树一帜了。


  而且,传统节日今天遭遇的普遍危机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渐渐让人失去了身体参与感。传统节日从“过节”变成了“看节”,身体逐渐被抽离出去,人们不用再去注意那些死板的形式,不再动用体力劳动做“无用功”,而往往只用双眼去看,而这,确实会少很多趣味。


标签: 清明节  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