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更新时间:2020-04-08 07:18:43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1、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2、赛龙舟


  民间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3、点雄黄酒


  将雄黄浸泡在酒中,然后将雄黄酒点在人的额头、耳朵、鼻子、手心等地,期望远离毒虫,消灾防病。


  4、佩戴香囊


  端午节来临之际,给小孩子佩戴香囊或者荷包,寄托辟邪、远离瘟疫的意思,另外是一种很好的点缀装饰物。


  5、挂艾草


  端午的时候,人们喜欢把艾草挂在大门的两侧,寓意消除疾病、驱除晦气、招福,让家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好运气。


  6、系五彩绳


  古代认为五彩色是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用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颈子上,寓意消灾躲难、远离疾病、平安长寿。


  端午由来


  端午由来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因有端五之称,古人也将五月里此前的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宋陈元靓《岁时广记·端五》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之端五。”五的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子又与相通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地支序推算端五节、重五节的称呼在唐以前就有了,因为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改五为午,始有端午节、重年节称,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端午是夏季最大的民间节日,它的节俗活动有许多和夏令有关,并且与


  夏至时隔较近,故称。周处《风土记》云:“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溶兰节。这是唐、宋时人们对端五的称呼。吴自牧《梦粱录》说:“五日重五节又曰溶兰令节。”因为古代有于是日兰汤沐浴的风习,故称。《大戴礼记》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女儿节。旧俗端午少女须佩灵符,簪榴花,娘家又要接女儿归宁“躲端午”,故称。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家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天中节。也叫“朱明”。都是从阴阳术数的角度来定义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云:“端午为天中节。”《怀仁县新志》云:“五日,一名‘天中’,名端阳’,一名‘朱门地腊。道教每年有“五腊”(既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王侯腊)。


标签: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