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端午节人们常说日五毒是什么 端午节怎么驱五毒

更新时间:2020-02-03 10:29:22

  端午节人们常说日五毒是什么 端午节怎么驱五毒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


  避“五毒”是过端午节的初衷,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将艾叶编成老虎形状,据说老虎能够威慑百虫驱邪辟瘟。


  为了防五毒,在端午节,有些地区用雄黄酒在小孩子额头上画“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让小孩子穿上护身;也有人在孩子脖颈、手腕、足颈上缠绕五色丝线,以求长命百岁;大人们还给孩子穿上老虎鞋,围上老虎兜,据说可以避“五毒”之害,等等。


  端午节怎么驱五毒


  为了驱五毒,老百姓用各种方法来预防家里人生病。这里就给大家介绍几种:


  1、五毒图:在屋中贴五毒图,用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在“五毒”的上面,就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2、五毒兜:端午这一天,小孩子要带“五毒兜”,上面有绣织的五毒图,寓意是以毒攻毒,确保健康。妈妈或奶奶会在兜里放一个温热的鸡蛋,或者用温热的鸡蛋在小孩子的肚子上滚几遍,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


  3、戴香包:“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这是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4、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这样做可以驱“五毒”,防瘟疫。


  5、五毒鞋:五毒鞋因其鞋身上缝制了五毒虫而得名,五毒鞋是在端午节那天一早穿起,一直到次年,再换新鞋,直到小孩三周岁。端午节穿五毒鞋的习俗,就是通过以毒攻毒,赶走五毒。


  6、五毒饼:端午应节食品中的“五毒饼”,是一种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这“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上的玫瑰饼。五毒饼馅料多是玫瑰馅,既做贡品,最后也落的家人分食,慢慢细嚼,且有对那五毒之物“咬牙切齿”的趣味呢,也有着以毒攻毒,无灾无病的寓意。


  7、炒五毒:把银鱼、韭菜、虾米、茭菜、黑豆腐干等一起炒成一盘“黑菜”。这是出于驱毒等需要。农历五月初五,是蛇、蝎子、蜈蚣等毒虫出动的时节,而古代的消毒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吃了这些菜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如“五黄”中一定要有雄黄酒。


  端午节除恶


  古时人们把阴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因此在端午节有许多驱邪避恶的习俗。在江淮地区,端午节这天家家悬挂钟馗像,以镇室驱邪。


  相传开元年间,这一年五月初五。唐明皇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去了杨贵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身穿蓝袍戴帽,赤着双足,捉住小鬼,挖掉小鬼的眼睛,一口吞下。唐明皇忙问怎么回事。大鬼奏道:“臣钟馗,既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唐明皇醒后,疟疾不久痊愈,于是命令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图,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张贴,以驱邪魔。从此以后,端午节贴钟馗像就流传下来了。 端午节辟邪驱瘟,以艾草悬于堂前最为常见。有时候,人们还剪艾草做成虎形,或剪纸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辟邪驱瘴。有的地区用菖蒲做剑,插于门楣。江南地区,在端午节家家以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做成人形,称为“艾人”,放于屋内,以辟邪祟。


标签: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