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0-02-03 10:16:44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有哪些


  纪念屈原


  端午节(有些地方也叫端阳节),是我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届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他学问渊博,热爱祖国和人民,为国为民办了许多有益的事,写了不少的爱国诗篇。也主张对外抵抗秦国的侵略,对内实行政治改革,减少人民的痛苦。但是,国王不听他的忠告,反听卖国贼的胡言乱语?弄得国破家亡。届原痛恨国王昏庸无能,不愿眼看自吐的祖国遭殃、人民受难,就在二干二百多年前,(即公元前二七八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湖南省湘阴县附近的汨(密)罗江自杀。


  据说,届原投江后,附近的人民知道这个消息,都划着船去打捞他J以后就形成了划龙船的风俗。当时,大家因为一直迫到了洞庭湖都没有发现尸首,就包粽子,投到江里去祭奠屈原(有的又说,人们把粽子丢到江里,是为了绐蛟龙鱼虾吃,免得他们去吃屈原的尸首);这就是吃粽子的习惯的来历。由此可见,划龙船、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说不上是封建迷信。


 纪念伍子胥


  这种说法,至今在江浙一带很有影响,几乎妇孺皆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因楚平王杀死了他全家,只身逃过韶关来到昊国,受到昊王阖间的重用。


  阖间死后夫差继位,伍子胥仍然为相。由于越国范口等人的离间计、美人计,昊国大臣伯口贪婪受贿,一再为勾践说情,使夫差失去了对越国复仇的警惕性。伍子胥忠君爱国,看清了勾践委曲求全以待复仇的野心,强烈阻拦夫差放勾践回国,否则便是放虎归山。但夫差不听老相的逆耳忠言,相传他五月五日这天送给伍子胥一口宝剑,让他自裁。伍子胥接过宝剑,不由仰天长叹说,昊国很快就要亡了,你们把我的头挂在城门上,让我看着这一天的到来,然后自刎而死。


  不久,勾践果然出奇兵灭掉了昊国,证明了伍子胃的预言。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忠良,便在他的忌日祭祀他。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


  夏至与地腊


  也有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和道教中的祭地腊活动。上古之时,人们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年的两大节日。而夏至节是商历的新年,殷人曾以“大火,昏见南中”的夏历五月为岁首,五月五日为腊祭日期。西周至汉代,历法运算日益精密,夏至不再定于五月初五,遂与端午分为两个节日。但直到晋代,五月五日仍称“地口节”。地口就是指地上的神仙,地腊便是对地口的腊祭。《道藏·岁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唐代人韩鄂将端午解释为‘旧吐正阳,时当中夏”,意思是只有夏至时,太阳才完全合于正阳之位。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又说:“俗重此日,与夏至同。”可见那时过端午与夏至一样重要。


  龙图腾说


  闻一多先生曾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拿出了很有学术分量的《端午考》。其中说,端午节是我国古代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节期,又进一步说“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这个判断很有道理。因为古时我国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五月江水暴涨,人们就把避水抗灾、五谷丰收的希望寄托在龙的身上。据闻先生考证,当初有五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一起选定吉日,以五月第五天为祭祀日。我国还有数字崇拜习俗,一般以“一、三、六、七、九”等叠日为吉日。


  根据现在考古情况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挖出了大量几何印纹陶和一些石器,专家推断这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先秦的以龙为图腾的百越族的器物。因为古百越族生活在水乡,有断发纹身的习俗,他们自比为龙的子孙。直到秦汉时期,大量百越人在浙闽山区生活,其节俗还在他们祭祖时出现。


  古时候的端午节也是浴兰节


  古人非常重视五月五日的洗浴,据梁宗镶《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兰是一种香草,生山野间,其叶煮汤可以治风,故古人夏初采兰成风。《诗经·镶清》就是一首采兰诗。青年们在采兰时,相会于水边,谈情说爱。诗句中“士与女,方秉兰兮”中的“兰”便是“兰”。人们将兰采来,回家煮汤,用以洗身。梁武帝《忏悔诗》说:“兰汤浴身垢,忏悔净心灵。”


  但兰不易采,人们便以艾、蒲一类的野草代替煮汤。(五杂俎》云:“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沸而浴之。”所谓五色草,便是五种植物的叶茎,并非特指五种颜色。如有的地方将曹蒲、艾、桃、柳等叶捣汁或直接入水煎汤。


标签: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