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七夕节节日传说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5-31 05:45:24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节日传说有哪些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年幼时又得不到哥嫂的待见,整个人只有和那头老牛是最亲的,某一天牛郎遇到了一位堪称仙女的女性,即织女,所谓一见钟情莫过如此,牛郎他陷入了单相思中,而老牛看见牛郎好像有烦恼,于是就显灵给他出了一个计谋,让他怎么去俘虏织女的心。


  在某一天时,仙女在河流中沐浴,牛郎见此果断拿走了织女的衣裳,而她自然就是惊慌失措,苦苦哀求牛郎把衣服还给她,但是牛郎当然不肯那么简单就把衣服给她了,于是便说“如果你愿意当我的妻子,那么这衣服就给你”,织女便应了下来,因为当初她就是奔着牛郎来的,如今两人情投意合,那么干脆在一起也算合适。婚后的日子很幸福美满,甚至还生下了一儿一女,直到后来老牛年龄太大了就去世了,夫妇二人倍感伤心,但是老牛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但好日子不久噩梦就来临了,织女和牛郎成亲的时被玉帝和王母娘娘得知,便差人下界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便猜到了是天庭来人,于是想起了老牛的叮嘱,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便飞了上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标签: 七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