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更新时间:2021-01-31 23:29:22

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七月初七是七夕,又称七夕节,乞巧节。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的由来


  由来一: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由来二: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由来三: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由来四:数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由来五: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


  七夕节还有哪些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七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1.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2.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3.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4.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5.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6.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7.拜织女:“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8.拜魁星: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9.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10.七姐诞: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


  11.妇女洗发: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

 


标签: 七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