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日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乞巧节是指什么 乞巧节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0-03-24 04:04:36

  乞巧节是指什么 乞巧节是什么意思


  乞巧节是指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巧艺的也是她们祈求自己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嫁得一个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乞巧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七夕节”、“女儿节”。


  古时候的乞巧节


  乞巧之风,以宋代为最盛,其原因与宋太宗的提倡有关。清代王士祯《香祖笔记》谈到,“宋太平兴国中诏以七日为七夕,著之甲令”,可见其郑重其事。因为注重七夕,皇帝先于初六在外地乞巧,初七回皇宫与家人一起过节。朝廷官员为赶赴宫中的七夕活动,则于初六夜先行过节,六夕遂在民间流传开来。


  宋代大词人陆游《入蜀记》曾对此事有一段记载:某夜右文林郎监大军仓王桓来访,“王言京口人用七月六日为七夕,盖南唐重七夕,而常以帝子镇京口,六日辄先乞巧,翌旦,驰人建康宫赴内燕,故至今为俗云”。陆游则表示“此说恐不然”,“太宗皇帝时,尝下诏禁以六日为七夕,则是北俗奕如此”。说明六夕在北方也很普遍了。


  宋代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每逢七夕,市面上也出现了“乞巧市”,专门销售各种乞巧用品。一般人家的门口,还要搭一个“乞巧棚”。《东京梦华录》:“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向。”随着七夕乞巧活动的发展,娱乐性活动也相伴其中,出现了热闹非凡的乞巧庙会。节日中的饮食风俗,也开始发展,并融人乞巧的活动中。


  广东乞巧婚俗


  在广东说广府话的地方,七夕乞巧风俗极为流行。据考证,广州七夕的风俗与婚俗有点关系。一个出嫁女子在嫁期迫近时,有很多种仪式要做,并延长到嫁后的第一个七夕。女儿们在七夕这一天晚上礼拜织女,仪式非常隆重。农历六月中旬便开始布置,陈列花果女红,燃香点烛,向天遥拜,直至深夜。女儿们的手艺各显神通,做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花款、花灯等,任人参观。广州市的这一风俗,主要流行于富庶的西关、南关地区。一到拜七夕的时问,不论是否相识,都可以去参观,主人不会责怪他们的唐突,反而会殷勤地招待。参加这些活动的多是少女与少妇,老太婆是没份的,要是来了也只能说祈祷天帝保佑家里平安之类的话。在这一晚上,女儿们有乞巧、穿针引线、染指甲及汲七夕水的风俗。唐代诗人描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标签: 七夕节  乞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