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

更新时间:2021-08-17 04:45:25

鬼节是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绝大部分华人都将中元节定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源于华夏民族的孝道,七月十五原是小秋,有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而海外华人华侨则会借此节日寄托对祖先的哀思和故乡的思念,也会寄批银回家以尽孝。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街头巷尾则要祭孤魂野鬼,所以中元节也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广东人和福建人对中元节很是重视,特别是潮汕人,除了祭祖先及灶神外,还会举办非常隆重的潮人盂兰胜会。潮人民间既奉道又信佛,所以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节逐渐与民间的鬼月俗信相互融合的,成为了一个集祭亡、祀鬼、解难、赦罪为一体的盛大传统民俗节日。盂兰胜会各会场设有施孤台、建醮台、戏台、大士台、神坛等。各街坊的戏台,以潮剧演出为主,还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和手工技艺作品展示。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广东的潮汕人和客家人也是如此,但广府人却是七月十四,据传是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但不管是哪一天,中元节对于所有华人来说,都具有深刻的节日内涵,通过祭祀过节,既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又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


  慈悲、祖先信仰而有人情味,中国传统节日,或许只有中元节能做到。


  7月14日和7月15哪个是鬼节


  农历7月14日半夜到7月15才是鬼节,又叫中元节。有的地方习俗是农历7月14日过鬼节,有的地方是农历7月15日过鬼节,各个地方习俗不一样。


  目前一般都定在七月十五,因为按照道教世界观,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正月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农历的七月十五,民间庆祝中元节,即俗称的鬼节。中元节其实是个道教的节日,演变到今天已成了新加坡社会一个重要的民间习俗——中元会。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标签: 鬼节  七月十五  七月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