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秋节和中元节是一天吗 中元节和中秋节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0-08-28 04:16:00

中秋节中元节是一天吗


  中秋节和中元节不是一天。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中秋节,则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再者,这个节日在秋季和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


  所以说,中元节是祭祀鬼的鬼节,中秋节是拜月的月节,这两者之间的起源不同,时间不同,意义也不同,大家可要认清楚了才好。


  中元节和中秋节的区别


  1、时间不同


  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


  2、目的不同


  中元节是祭祀鬼的鬼节,中秋节是祭拜月的月节;


  3、起始时间不同


  中元节是在元朝时期开始兴盛起来,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而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


  4、意思不同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俗称七月半。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习俗不同


  中元节的习俗


  烧纸钱:旧俗中除了清明和十月一日外,中元节时官府也置备酒肉羹饭,来祭祀本府全境无人祭祀的鬼神。民间则把这一天当做鬼节,傍晚之后,门旁路口,人们各自焚烧纸钱。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人们做灯放人水中,传说可为屈死冤魂引路。


 送活羊: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


  跳天灯:广西地区在中元节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赏桂花: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标签: 中秋节  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