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是我国的称法,因为外国的万圣节会扮鬼出行,因此也被成为西方的鬼节。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万圣节为什么要扮鬼
最初的时候,万圣节的化装游戏者们会把大萝卜给掏空,然后把蜡烛放在里面,走夜路的时候用来照明,这样就能够在晚上挨家挨户地求乞和祷告。最终,这项传统逐渐演变成了雕刻南瓜——现在人尽皆知的杰克南瓜灯由此诞生。关于南瓜灯流传最广的讲法是说爱尔兰有一个名叫杰克的男子,有一天邀请魔鬼喝酒。可是喝完后没钱付账,他就说服魔鬼变成六便士来付酒钱。
但是杰克并没有拿它来付钱,反而用十字架把魔鬼镇住,让它出不来。后来魔鬼答应杰克不会再骚扰他,杰克才放魔鬼出来。不过杰克死后,天堂不收他,因为他非常吝啬;地狱也不留他,因为他戏弄了魔鬼。他便只能游走于尘世之间。夜幕低垂时分,他就把大南瓜抠个大洞,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其中,用来照明,然后去敲每家每户的大门。而爱尔兰人为了驱赶走杰克,也都在自家门口做同样的南瓜灯。做南瓜灯的传统因此诞生。
万圣节不能缺少的当然是奇形怪状的鬼怪服饰。古代的凯尔特人在庆祝萨温节的时候,会特意装扮一番,因为他们认为那时亡灵会四处游荡。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敢捉弄鬼魂的话,那么鬼怪就不再有胆量去骚扰他了,反而会敬而远之。另外,在万圣节的时候,人间和冥界的界限会变得非常模糊不清,而防止招惹到鬼的最好办法,就是戴上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另一只鬼。
外国万圣节是怎么过的
戴面具、穿着奇装异服是万圣节传统节目
10月31日是西洋万圣夜,美国的街上四处可见精彩的现场表演、戏台上演的幻觉魔术、逼真的游尸和鬼魂,及各种恐怖电影的放映。
到了晚上,便赶紧将蜘蛛丝架起来,再帮负责吓人的演员上妆。鬼屋的内容,则大多与电影主题有关,如:神鬼传奇、星际传奇、鬼故事…。这些场景的布置、化妆技术和戏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惊声尖叫。
1、杰克的灯笼
相传在爱尔兰有个无恶不作的酒鬼叫杰克,他捉弄撒旦,骗他爬到树上摘苹果,然后在树上刻了一个十字,将他困在树里。杰克死了之后,由于他生前干尽坏事,天堂和地狱都不肯收留他。最后撒旦罚他永远提着灯笼,直到找回人间的路为止。美国人现在所提的杰克的灯笼,大多都是由南瓜雕刻而成的。
2、黑猫
据说以前的人们相当害怕巫术,他们相信黑猫是女巫或巫师的化身。猫本身是个灵敏的动物,若再加上毛色是黑的,令人特别感到一股邪气,所以人们通常都认为黑猫会带来坏运,黑猫据说会跟巫婆一起骑着扫帚飞上天空。
3、咬苹果游戏
在万圣节前夕,咬苹果是人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先将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子里,孩子们不能用手拿苹果,必须用嘴巴去咬,先咬到的人就是优胜者。据说此游戏源自罗马人,他们在敬拜死者庆典的同时,也敬拜水果女神,据说她戴着苹果王冠,因此罗马人会在这一天玩着许多跟苹果有关的游戏,其中一个就是咬苹果,后来此游戏传到居尔特,最后传到美国,变成一个万圣节很受欢迎的传统游戏。
4、Trick or treat活动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要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