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七月十四鬼节的来历 七月十四鬼节的由来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0-02-04 08:27:52

  关于七月十四鬼节的来历 七月十四鬼节的由来是什么


  七月十四鬼节的由来一


  相传南方原并无中元节,是古代汉人南迁传入的。但为何南方过的中元节是“七月十四”而不是“七月十五”?有这样一种传说是:大约在宋代,北方战乱,一批汉人仓促南逃。但就在逃走前夕,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把祖宗带走?按传统,只有在除夕清明、重阳和中元节祭祀祖先时,祖先们的亡灵才会聚拢回家,能跟着灵牌走。此时离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只有一天,但他们已经等不及。


  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的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难。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往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过。现在,“七月十四”已经是许多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七月十四鬼节的由来二


  据查,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四,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节,即鬼节。南方人之所以在七月十四过节,是因为以前外敌入侵,为了避免因过节而被敌人一网打尽,先人们就把节日提前了一天。


  鬼节是7月14还是15


  鬼节习俗复杂,有的地方是十四,有的是十五,甚至有十三十二过鬼节的。有的地方是要在七月十五中元节前择吉日祭拜“家仙”和祖坟,因此会选在十三或十四。


  所以各地习俗不一,但目前一般都定在七月十五,因为按照道教世界观,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农历七月十四的习俗


  以前,民间过“七月十四”的气氛是相当浓厚的。应节的时辰是中午,在广东、广西的许多地方,是用鸭子来祭祀祖先的。据传说,鸭子是背祖先灵魂过河的灵物,杀鸭子过节是为了让它完成这一使命。而实际上,因为鸭子在“六月田”(即早造收获季节)中吃了不少散落在田里的谷粒,长得膘肥肉满,正是好吃的时候,祭祀先人后,味道鲜美、肥嫩的鸭肉又可大快朵颐。


  “七月十四”的重头戏是晚上的“支幽”,“支幽”的意思是“支开幽灵”,也可以说是“给幽灵一点日常开支”。当晚,家家户户在家门口摆供品,烧纸钱、花衣,插香火、蜡烛。这些纸钱是特制的,将草纸染上颜色,加盖个金钱印,卷成圆筒状或折成元宝形;花衣表示布匹、衣服、鞋袜等;将这些东西与香烛一起焚烧,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让其在阴间“享用”。这些祭奠物品也表示向阴间发放了“钱财”,施舍给那些没有亲人的孤魂野鬼。满街点燃的香火蜡烛,是指引鬼魂来享受祭品、回归地府的通道。


  在粤西的吴川等地,还有“支山幽”和“支水幽”的活动。“支山幽”就是在野外的山岭、坡地上摆放祭品、点燃香烛,祭祀山间的无主孤魂;“支水幽”的地点则是在河边、塘边,祭祀在水中淹死的人。


  七月十四最好不要嫁,不要去搬家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七月十四鬼节别称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标签: 鬼节  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