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更新时间:2020-10-22 00:45:40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敬祖——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魏晋时期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代沿袭。受儒家影响,至今国人将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以祭拜先人的方式慎终追远,饮水思源。


  敬老——新时代的“老人节”


  九九与“久久”同音,重阳节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内涵。西汉时人们就开始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秀传统产生自蒙昧时期,经历了风风雨雨和时间的考验。由传统上升至法律,这无疑是一个进步。


  敬孝——孝道传统的承载


  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谓五常,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中国诸子百家思想虽各异,但无不注重孝道。老人渴望孝道,因为其急需人赡养;中年人渴望孝道,因为其不可避免的走向老年;孩子渴望孝道,没有孝道也就没有慈爱;社会渴望孝道,没有孝道,社会将变得冷漠;国家渴望孝道,没有孝道,国人将不忠于国。


  感恩——蕴含普世价值


  重阳节最广泛、最普世的价值,便是“感恩”。有祭祖、敬老、孝亲等内涵组成的感恩的精神更是重阳节承载的文化意义。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双手,解除生活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高峰;你最终战胜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幸福彼岸。那么,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感恩是一条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更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智慧。

 


标签: 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