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几月几日 元旦是什么时候
元旦是1月1日,元旦就是公历的新年。
元旦节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旦,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各国的新年
印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新年。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新年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新年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新年被人称为“痛哭新年”、“禁食新年”。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
新年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轻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秘鲁
迎新年大打出手。每逢新年,秘鲁市场上便成了黄颜色商品的天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黄内裤。秘鲁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会买上一条穿在身上,期望借此拥有“贴身”的幸运。
秘鲁人用拳头迎接新年。秘鲁的库斯科市每年都会举行“打架比赛”。只要有胆量,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上场和对手比拼一番。选手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甚至彼此都不认识,人们打来打去就是为了将一年中积攒的怒气发泄出来,怀着一颗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心情步入新的一年。虽然是拳脚相加的场合,但现场播放的却是喜庆的音乐。
德国
德国人钱包放鱼鳞,爬高祈求一年好运。德国人对新年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新年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运气。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点起灯,放起烟花爆竹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德国有句俗话“丰盛年夜饭,全年鱼肉餐”,所以德国人的年夜饭总是异常丰盛。
新年钟声响起前,很多德国人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在德国农村还流传着一种风俗——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羡慕。
德国人新年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新年换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乱穿衣,全年不顺利。此外,他们还会在钱夹里放几片鱼鳞,因为鱼鳞和鱼子都是新年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不少人还把马蹄铁钉在墙上,用来“驱妖辟邪”;这一天,面包和烘饼也被制成圆形、8字形、心形或者辫形,据说这些形状能抵御邪恶。
法国
法国的新年本来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国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1月1日。除夕夜,法国人合家团聚,围桌痛饮香槟酒,按照传统,这一夜每个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来年有厄运;所有的人都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新一年才会有新开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会给孩子发“压岁钱”,以表示对子女的关爱。
法国人认为新年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新年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