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霜降的传说 关于霜降的传说故事

更新时间:2021-08-13 04:14:15

  霜降的传说


  霜降传说(一):跟朱元璋有关


  关于明朝皇帝朱元璋有这么个传说,他曾经过得很不好,四处乞讨,风餐露宿。一天恰逢霜降的节气,几天没吃饭的朱元璋饿晕滚下山坡,幸好被一棵老柿树挡住,才没有摔死。吓醒了的朱元璋惊喜地发现,老柿树上结满了柿子,于是,朱元璋爬上老柿树,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保全了性命。


  几年后,朱元璋参加义军,很快便成为一方首领。成为首领后,朱元璋一直苦于管理无方,难以发展。又是一年霜降,朱元璋晚上做梦竟梦到一位神仙站在柿子树下,笑着对他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不久,朱元璋攻下了定远,当他见到定远城中的名士李善长时,猛然想起了晚间的梦,马上重用了他。李善长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很快帮助他的军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朱元璋欲加封李善长为公爵,但是他担心武将们反对,便有意试探。又到一个霜降日,朱元璋带领徐达等一班开国武将来到老柿树下,给大家讲起了自己吃柿子救命的往事,讲到动情处,解下自己身上的大红斗篷,披在柿子树上,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柿子当封凌霜侯!诸位武将被朱元璋感动,并没有显露异议。


  第二天,朱元璋颁下诏书,册封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六人为公爵,李善长居首位。古代爵封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最高爵位。后来,“柿子救命”的说法因此延续下来,霜降日吃柿子,也成为霜降节气最主要的民俗。


  霜降传说(二):霜降双犟


  传说,龙王的老婆和儿媳妇总是意见不和,俗话说就是“犟”,而婆婆与媳妇同样地“犟”,则为“双犟”,与霜降节气谐音。


  据说,每年的秋季刚结束(通常是农历霜降节令的前三天),龙王的儿媳妇看着满仓沉甸甸的粮食,心想:“庄稼都归仓了,还是好好的晒晒太阳休息几天吧?”可是每当她向婆婆提请此事时,得到的回答却往往都说:“要干的活多着呢,别总想着偷懒!”


  于是婆媳俩就要顶嘴,顶得面红耳赤,双方各不相让,各自都如同“犟牛”一般,老龙王、小龙王劝谁谁都不应。媳妇倔着嘴,婆婆堵着气,婆媳俩这几天互不交往。龙王父子俩只能叹息:“两个女人都这么双双不让,这才叫‘双犟’呢!”


  当然,日子总要过,婆媳毕竟在一个天地生活,在一口锅里吃饭,这种“双犟”并不会持续长久。婆媳俩不是媳妇先让步,就是婆婆先让步。因为是龙王之家,所以,三天之内,不管是媳妇先道歉,还是婆婆先让步,只要真心所言,就会出现霜降节气十五天晴空万里的天象,民间称之为“干土黄”;但如果是双方仅仅是表面道歉内心不服,则天象风云不测。


  比如,儿媳妇表面在三天内先向婆婆道歉,说明自己“犟”输了,其实心里不愉快,暗地里淌着眼泪,那么,后来的十五天就会阴雨绵绵;而婆婆先向儿媳道歉,内心却依旧愤愤然还在赌气,那样后来的十五天则雷雨交加甚至冰霜齐下,民间称之为“烂土黄”。


  霜降介绍


  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2日至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为霜降。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中国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霜降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标签: 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