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小暑最著名的古诗 小暑的古诗赏析推荐

更新时间:2020-07-06 18:34:01

关于小暑最著名的古诗 小暑的古诗赏析推荐


  1.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赏析: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指小暑节气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居宇”指小暑后五日,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鹰始鸷”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这首节气诗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随着小暑的到来,热风扑面;大雨来临之际,竹子在风中喧闹,雷声中山色灰暗;一场场雨下来,门窗上有了潮湿的青霭,台阶上长有绿苔;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2.前调·小暑


  《明词汇编》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行行忽被暮云遮。


  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城鼓初挝,征尘飞上敝裘些。


  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赏析:一幅很美的小暑时乡村傍晚风光图画:夕阳返照,傍晚的云掩盖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村落,树林中已经满是归巢的乌鸦;晚霞铺开如锦,行人听到城中开始打鼓,而尘土飞上旧衣,很快看到月亮升上树梢,映白了一片芦花。


  3.答李滁州题庭前 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赏析:石竹花颜色殷红,让人怀疑是朝霞所染;花朵精致,又好像用匣刀裁剪过。它不畏惧暑夏热风,欢快地在小暑节气绽放。蜜蜂飞来飞去,是爱怜花色的香美;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对花感叹时光相催。阅读朋友的赠诗,增添了离恨别愁,忧思郁结在心里,一天要难过好几回。


  4.夜 望


  宋·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干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赏析:才到小暑,夏雨有转晴的倾向,夕阳已落,月亮升起,夜晚的天空中南斗北斗的斗勺直指南北,方位清楚易辨。古人话语依然流传,世道仍然多不平,感觉草虫也是多事,好像在用鸣叫应和我的感叹。


  5.消 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赏析:面对暑热,心静自然凉,静坐也许是对抗暑热的最好办法,一直坐到“眼前无长物”,自然能感受到窗下吹来的凉风。


  6.纳 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携杖出户纳凉,画桥南畔,绿柳成行,诗人倚坐胡床(类似于今天的“马扎”),看月亮上来,听笛声悠扬。晚风初定,池中莲花散发幽香,诗人气定神闲,自在快活。


  7.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赏析:自夏至一阴生,到小暑已经伏藏了些许肃杀之气,肃杀之气也就是秋气,秋属金,所以说:“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时节的由来及习俗


  每年7月7日农历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标签: 古诗  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