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节气小暑的习俗有哪些 小暑节气的风俗活动与食俗汇总

更新时间:2020-07-01 01:55:03

  节气小暑的习俗有哪些 小暑节气的风俗活动与食俗汇总


  风俗活动:


  1、弈棋


  弈棋,《路史》称是尧帝制作,用来教育儿子丹朱的。现在广泛应用的,有围棋和象棋。围棋古时候称为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孔子说:“虽小道,必有可观。”《孟子》中也有记述:“弈秋,通国之替弈也。”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弈棋的风气已经很盛行。《西京杂记)载,汉宫曾有人在竹下弈棋;西汉杜陵杜夫子善于下棋,号称天下第一人。在唐代以前,棋局纵横各有十七道,共二百八十九道,黑白棋子,各有一百五十枚。唐代以后,变为纵横各有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道。


  2、养蝈蝈儿


  蝈蝈儿,一名叫哥哥,其名最早见于《虫荟旧说》。蝈蝈儿常用翅摩擦发声,声音洪亮。夏秋之间,儿童大多饲养它们。《瓶花斋集》中说有一种好像蚌猛而又身体肥壮的昆虫,京师人都将其叫作烟蝈儿,南方人把它称作叫哥哥,喜欢捕捉饲养它。蝈烟儿吃丝瓜花和瓜瓤,叫声和促织相似而又比促织清越。清露之下,烟蝈儿彻夜鸣叫,声音凄凉,酸楚异常。


  3、垂钓


  盛夏酷署,不适于进行剧烈运动,宜于做怡情养性的活动。在柳塘垂钓。披襟当风,则是最令人惬意的闲情逸趣。


  4、簪茉莉


  茉莉,性喜烈日,于炎夏盛开。花香浓郁,能祛秽浊之气。江苏和上海等地,夏天的卖花人,常把连蒂的茉莉花用细铁丝扎成花球、花带等,供女子簪戴。苏州虎丘的花农,把茉莉放在马头篮里,沿街叫卖,称之为戴花,妇女们一般都会购买、簪戴。《晋书》载“都人簪奈花”,奈花,就是现在的茉莉。盛夏时候,每晚采下茉莉花,取井水半杯,用东西把花架在杯上,使花离水一二分高,用厚纸密封。第二天花可答戴,水用来点茶,清香扑鼻,尤其绝妙。


  5、扑流萤


  萤火虫是益虫,吃各种害虫,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萤火虫有雌雄两种,雄虫体黄头黑,有复眼,翅柔软,上面布满点线;雌虫没有翅,形状如蛆。雌雄虫尾端都有发光器,呼吸时,空气流人,发生氧化作用,发出光亮,十分美丽。夏季小暑节气期间,雌虫在水草里产卵,虫卵也发微光,大约大暑前后小萤火虫飞出。晋代的车胤家贫,读书没钱买灯油,于是在夏天用锦囊装进数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见《晋书·车胤传》)。


  饮食方面:


  1、吃羊肉


  北方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第一可以滋补身体;第二“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这样能够增加阳气”。


  2、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3、食新


  六月食新,是客家人在早稻开镰后,把所收的新米做成饭,在开餐时进行敬奉五谷大神和先辈的一种民俗活动。由于战乱灾荒,客家人从中原不断南迁,由于许多平原良地被早先来到的居民占领,客家人只能靠山居住,在山区开荒造田,大都生活比较艰苦,一日三餐靠稻米煮成稀粥或茨粟杂粮作为主食,要想吃顿干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4、吃面条


  伏日吃面的习俗至少在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标签: 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