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学佛的年轻同修向我说她想离婚。
我骂她:‘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生活上有什么过不去的?’
她说:‘先生不好、公婆不好,特别是公婆难处。’
若她没学佛,我就不说;既是学佛人,就要知道,人与人的相处,无论相聚一小时、一天或一辈子也好,都是过去生中的业缘,如果没有缘,对面也不相逢。既然有业缘,就得承受,即使恶缘也要忍受,难忍能忍。
面对境缘会难以忍受,是自己没有智慧,应当时时提醒自己,过失不在别人,而在自己。深记六祖惠能大师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婆媳之间难相处,学佛的媳妇要反省‘婆婆并没有过失,过失都在自己’,如果能常作如是想,这是真正行菩萨道。时时改过自新,就能把过去生的怨结解开了。
若处处埋怨对方,老觉得都是对方的错,自己没有过失,心结越结越深,生生世世往返报复,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何不趁此时将结解开?有智慧的人能解开结,解开之后,从冤家的眷属变成法眷属,这多好!真的是自度度他,这就是菩萨事业。因此若遭遇到这样的环境,要懂得这是行菩萨道的好机缘。
修行并不是每天光念经、拜佛、敲着木鱼,那只是表面的样子而已;实质是在日常生活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将无量劫来的恩恩怨怨化解,这才是真修行。
不但自己在此生要超越六道、十法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也要将自己的冤家债主一个个唤醒,帮助他们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你的大慈悲心显露出来了,这些冤家债主就绝对能得度,因为他与你有缘。
佛在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只要有缘必定得度,无论善缘、恶缘都是有缘,所以都能度。
要是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归罪于外境,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这是我们最大的过失,也是一生修学不能成功的病根、病源。佛说,世间只有两种人没有过失:一是诸佛如来-即使等觉菩萨都还有过失,唯有诸佛如来没有过失。另一种是凡夫、愚人-自己有满身的过失,他也不承认。除此之外,谁没有过失?因此,过失不在外面境界,而是在自己。古德说‘回头是岸’,能回过头来反省,这是觉悟、开悟了;反省之后,念念改过自新、努力向善,这是真修行。
佛法的真实利益,就在此地求,要真诚、要恭敬;‘敬’是敬人、敬事、敬物、敬业。诚敬心大,得的利益大;诚敬心小,得的利益小;没有诚敬,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印祖告诉我们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若是真诚、恭敬到极处,你就能全部得到,这就是宗门所谓的‘明心见性’。
《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后在事相上才真正能看破、放下。‘看破’是彻底明白,‘放下’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才能过得自在、随缘,念佛就绝对们‘惠以众生真实利益’,教众生得真实利益,就是教众生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然得生净土。
有一些学佛的年轻同修向我说她想离婚。我骂她:‘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生活上有什么过不去的?’她说:‘先生不好、公婆不好,特别是公婆难处。’若她没学佛,我就不说;既是学佛人,就要知道,人与人的相处,无论相聚一小时、一天或一辈子也好,都是过去生中的业缘,如果没有缘,对面也不相逢。既然有业缘,就得承受,即使恶缘也要忍受,难忍能忍。面对境缘会难以忍受,是自己没有智慧,应当时时提醒自己,过失不在别人,而在自己。深记六祖惠能大师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婆媳之间难相处,学佛的媳妇要反省‘婆婆并没有过失,过失都在自己’,如果能常作如是想,这是真正行菩萨道。时时改过自新,就能把过去生的怨结解开了。若处处埋怨对方,老觉得都是对方的错,自己没有过失,心结越结越深,生生世世往返报复,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何不趁此时将结解开?有智慧的人能解开结,解开之后,从冤家的眷属变成法眷属,这多好!真的是自度度他,这就是菩萨事业。因此若遭遇到这样的环境,要懂得这是行菩萨道的好机缘。修行并不是每天光念经、拜佛、敲着木鱼,那只是表面的样子而已;实质是在日常生活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将无量劫来的恩恩怨怨化解,这才是真修行。不但自己在此生要超越六道、十法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也要将自己的冤家债主一个个唤醒,帮助他们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你的大慈悲心显露出来了,这些冤家债主就绝对能得度,因为他与你有缘。佛在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只要有缘必定得度,无论善缘、恶缘都是有缘,所以都能度。要是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归罪于外境,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这是我们最大的过失,也是一生修学不能成功的病根、病源。佛说,世间只有两种人没有过失:一是诸佛如来-即使等觉菩萨都还有过失,唯有诸佛如来没有过失。另一种是凡夫、愚人-自己有满身的过失,他也不承认。除此之外,谁没有过失?因此,过失不在外面境界,而是在自己。古德说‘回头是岸’,能回过头来反省,这是觉悟、开悟了;反省之后,念念改过自新、努力向善,这是真修行。佛法的真实利益,就在此地求,要真诚、要恭敬;‘敬’是敬人、敬事、敬物、敬业。诚敬心大,得的利益大;诚敬心小,得的利益小;没有诚敬,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印祖告诉我们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若是真诚、恭敬到极处,你就能全部得到,这就是宗门所谓的‘明心见性’。《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后在事相上才真正能看破、放下。‘看破’是彻底明白,‘放下’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才能过得自在、随缘,念佛就绝对们‘惠以众生真实利益’,教众生得真实利益,就是教众生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然得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