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真正去体验自己的生命,也没有真的想要体验属于生命深层的部分;仅仅依凭思想、理路的方式去思索,而希望生命能有新的启发,那是很难的。
通常的人,在面临亲人过世,或者自己遭逢重大难关而好不容易走过来的情形之下,会产生一种反省;那是向内心的反省,而不是从外境去推敲、去考察。也就是说,信仰这件事不是研究、推敲可以达成目标的。
信仰是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有些事情,如果缺少信仰,怎么也无法解答;有了信仰之后,至少有一部分的问题能获得解决; 由此再继续深、继续往前走,就可以渐渐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但是,一般人讲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常是指对他人付出,对社会关怀,至于是否有一个永恒的生命存在,不见得在关心之列。永恒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是文化、历史吗?这只说对一半。人类的文化、历史会随时间生灭,甚至地球也有毁灭的一天,到时候谁也不知道孔夫子是谁,释迦牟尼佛究竟何人!地球会毁灭,人类的文化历史会消逝,但生命是永恒的。为什么说生命是永恒的?因为除了文化历史的生命之外,尚有我们自己个人的精神生命存在,也有人称为“灵”的生命。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精神的生命就是“福”“慧”两种功德。 “福”是为众生奉献、造福, “慧”是般若,是无我的智慧;这两者的生命都是永恒的,不仅仅存在于一生一世,也不受限于历史文化之中,而是生生世世地延续下去。佛教把修行证得福慧圆满的人叫做“解脱者”,但是解脱者最后到哪里去呢?不一定是在我们这个世界重复地出现,解脱者的存在是时间与空间所无法限制的,他随时随地可在任何一处时空出现,叫做“功德身”,也叫做“智慧身”。这是佛教对于永恒的生命的信仰。
否则,生命徒然只在世间来来去去,最后又到哪里去了呢?而人的价值又到哪里去了?因为地球、宇宙终有灭之日,人的价值是否因此消失?若从信仰的角度来看,是有一个永恒的精神生命存在的。
比如说,人往生以后到哪里去了?佛教徒说去极乐世界。但究竟有没有一个极乐世界呢?没去过的人无从得知,只知道那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还有,在极乐世界里接引化众的阿弥陀佛,将来也有圆寂的一日,而阿弥陀佛圆寂以后,极乐世界还有谁来度众、化众吗?有,有观世音菩萨在那里继续度化众生。只是观世音菩萨将来也会涅槃,到时候自然有另一尊佛出现。是这样的。
相对于极乐世界的清净、安定,我们所处的人世,则是非常危脆、非常的短暂,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并非不好,反而有利于修行。在这个世界,我们一边即苦即乐,也可以修福修慧。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修福修慧的机会,因为大家都无忧无虑,也不需要他人的帮助。所以在极乐世界修福修慧的机会比较少一点。此外,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距离成佛之路比较远一点、比较长一些。不过既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于成佛的时间早晚,也就不那么在乎了。 但是在没有往生以前,我们总希望能在这个娑婆世界多培植福德,多增长智慧,以便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位高一些,离成佛近一点。
我是个宗教师,我的信仰不会有矛盾,但是信仰这件事,确是有矛盾的。如果从逻辑、考证与分析的角度来看信仰,信仰便是矛盾的。
信仰是属于个人的体验。譬如有了信仰,觉得对自己有用,对他人也很好,那就相信吧!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如此,天主教、基督教或者回教,在某一个层次都是这样的。如果一定得从逻辑、理论、哲学的角度来探索宗教,那就不谈信仰,纯粹作学术研究,也未尝不可。只是研究宗教与信仰不同,前者无法深入信仰的内涵,也没有办法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功德。
你没有真正去体验自己的生命,也没有真的想要体验属于生命深层的部分;仅仅依凭思想、理路的方式去思索,而希望生命能有新的启发,那是很难的。通常的人,在面临亲人过世,或者自己遭逢重大难关而好不容易走过来的情形之下,会产生一种反省;那是向内心的反省,而不是从外境去推敲、去考察。也就是说,信仰这件事不是研究、推敲可以达成目标的。信仰是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有些事情,如果缺少信仰,怎么也无法解答;有了信仰之后,至少有一部分的问题能获得解决; 由此再继续深、继续往前走,就可以渐渐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一般人讲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常是指对他人付出,对社会关怀,至于是否有一个永恒的生命存在,不见得在关心之列。永恒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是文化、历史吗?这只说对一半。人类的文化、历史会随时间生灭,甚至地球也有毁灭的一天,到时候谁也不知道孔夫子是谁,释迦牟尼佛究竟何人!地球会毁灭,人类的文化历史会消逝,但生命是永恒的。为什么说生命是永恒的?因为除了文化历史的生命之外,尚有我们自己个人的精神生命存在,也有人称为“灵”的生命。从佛教的角度来讲,精神的生命就是“福”“慧”两种功德。 “福”是为众生奉献、造福, “慧”是般若,是无我的智慧;这两者的生命都是永恒的,不仅仅存在于一生一世,也不受限于历史文化之中,而是生生世世地延续下去。佛教把修行证得福慧圆满的人叫做“解脱者”,但是解脱者最后到哪里去呢?不一定是在我们这个世界重复地出现,解脱者的存在是时间与空间所无法限制的,他随时随地可在任何一处时空出现,叫做“功德身”,也叫做“智慧身”。这是佛教对于永恒的生命的信仰。否则,生命徒然只在世间来来去去,最后又到哪里去了呢?而人的价值又到哪里去了?因为地球、宇宙终有灭之日,人的价值是否因此消失?若从信仰的角度来看,是有一个永恒的精神生命存在的。比如说,人往生以后到哪里去了?佛教徒说去极乐世界。但究竟有没有一个极乐世界呢?没去过的人无从得知,只知道那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还有,在极乐世界里接引化众的阿弥陀佛,将来也有圆寂的一日,而阿弥陀佛圆寂以后,极乐世界还有谁来度众、化众吗?有,有观世音菩萨在那里继续度化众生。只是观世音菩萨将来也会涅槃,到时候自然有另一尊佛出现。是这样的。相对于极乐世界的清净、安定,我们所处的人世,则是非常危脆、非常的短暂,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并非不好,反而有利于修行。在这个世界,我们一边即苦即乐,也可以修福修慧。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修福修慧的机会,因为大家都无忧无虑,也不需要他人的帮助。所以在极乐世界修福修慧的机会比较少一点。此外,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距离成佛之路比较远一点、比较长一些。不过既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于成佛的时间早晚,也就不那么在乎了。 但是在没有往生以前,我们总希望能在这个娑婆世界多培植福德,多增长智慧,以便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位高一些,离成佛近一点。我是个宗教师,我的信仰不会有矛盾,但是信仰这件事,确是有矛盾的。如果从逻辑、考证与分析的角度来看信仰,信仰便是矛盾的。信仰是属于个人的体验。譬如有了信仰,觉得对自己有用,对他人也很好,那就相信吧!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如此,天主教、基督教或者回教,在某一个层次都是这样的。如果一定得从逻辑、理论、哲学的角度来探索宗教,那就不谈信仰,纯粹作学术研究,也未尝不可。只是研究宗教与信仰不同,前者无法深入信仰的内涵,也没有办法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