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佛教知识 >> 本焕法师:都市人要学会放下

本焕法师:都市人要学会放下

即将到来的11月7日(农历九月廿一),是本焕老和尚103岁的寿辰。11月初的深圳,清风中夹带丝丝凉意,记者沿山路拾级而上,来到弘法寺最顶端的方丈室,探访这位“佛学泰斗”。本焕老和尚仅着一件薄衫,右手还不时挥动纸扇,满脸慈祥与微笑,憨态可掬的面容中散发出一丝童真……

【第一部分】

专访

朝阳初上,绿树叠影,眼看本焕老和尚103岁生日将至,记者择日沿山路拾级而上,来到弘法寺最顶端的方丈室内,寻访这位“佛学泰斗”。

早晨8点多钟,他已经端坐着接待了4个多小时的香客。11月初的深圳,清风中夹带丝丝凉意,而他仅着一件薄衫,右手还不时挥动纸扇,满脸慈祥与微笑。

闻听晶报记者来访,老人欣然同意,看到有镜头瞄准他,当即轻轻拂开面前桌上的纸笔、挺挺腰身,对准镜头,憨态可掬的笑容散发出一丝童真……

数十年坚持凌晨4点多起床

(旁白:采访正式开始前,老人亲切地拉过记者,以一段欢快的“加持”,为记者送上祝福。他的侍者告诉记者,每天来此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尽管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但总是不辞劳苦,与来访者结缘。)

晶报:本老您好,我们来给您祝寿了。您老人家身体好吧?

本焕:我自己讲我的身体很好,医生说我的身体什么毛病没有。为什么很好呢?我讲给你听啊,我一天到晚,早晨4:18分起床,中午12点钟休息,1:48起床,晚上9点钟睡觉,然后再睡到早晨4:18分起床,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

晶报:这个习惯坚持多少年了?

本焕:这个习惯坚持了很长时间,差不多几十年。在9点到4:18分之间休息好了,还要修行,我们佛家讲修身养性。

晶报:这种早睡早起是不是对您身体很有好处啊?

本焕:早睡早起有好处。你看我现在103岁,身体很好。你觉得我看着好不好呢?我今年103岁,出家81年,你看我像不像103岁?

晶报:不像、不像。

本焕:不像就好了,像就不好了。我准备要活到150岁。现在,很多事情没圆满。在这里我要住到120岁,120岁以后就到后边去了(记者注:相当于退休,不再参与寺庙事务,专心修行)。

晶报:您老人家到了103岁精神还这么好,除了早睡早起,还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吗?

本焕:没什么秘诀,120岁以前我就坐在这里,120岁以后就到后边去了。为了利益众生,结众生缘,活多点好。

晶报:您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有生就有死,这是没办法决定的。最主要,我们每个人要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佛家还要爱佛教。

每天静坐接待香客上万人

(旁白:数十年来,老人每天都花费几个小时坐在那张椅子上,接待香客。即便是在生病的时候,他还曾一边打吊瓶一边面不动色地坐着,将插着针头的手放在桌子下。老人说:大家都是来求平安的,他要把更多的祝福送出去……)

晶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看您,开不开心?

本焕:这是好事,这是非常好的事。为什么呢?这是缘,他们有这个缘才来看我,他们没这个缘就不来看我。这个缘不是今生有的,是过去多生多世结的缘,结到今生来看我。我希望这个缘从过去走到现在走到将来……

晶报:那您每天在这里坐十多个小时,辛不辛苦啊?

本焕:没问题(一改湖北方言,老人家略带调皮地冒出句白话,引得周围人都笑起来,他也开怀大笑),我习惯了。我中午睡两个钟头,晚上再到9点,坐7个钟头,顶多休息两个钟头。

晶报:您真了不起!

本焕: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自立立他。

晶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如您的精神好啊。

本焕:没什么秘诀,我天天就是坐了。我的思想安定,身体安定,这样就会坐得好。身体不安定,思想不安定,就坐不好。

晶报: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为什么您一直这么坐着还能保持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呢?

本焕:我讲给你听,我天天也运动。每天吃过饭都会转一转。我的运动都是大的运动,走动的运动。

晶报:佛教里讲求坐禅、参禅,您觉得这是不是对身体也有很大的好处啊?

本焕:有好处,有好处,有好处。我出家81年,现在103岁,你觉得怎么样啊?

晶报:很好。

本焕:觉得好,那就学我嘛(大笑)。我好,你学了,将来也好了。

晶报:那么打坐有什么讲究吗?怎么才能坐得住?

本焕:还是要思想安定,身体安定,才坐得好。思想安定,身体就会安定,思想是主要的。

要思想安定首先要放得下

(旁白:采访中,老人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即便是记者再三追问有关“思想安定”,老人家依然不嗔不怒,包容的笑容和智慧的回答,让“不知道”的记者慢慢体会其中的“道”。)

晶报:参禅有什么方法吗?

本焕:禅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疑”字从哪儿提起呢?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所以,

“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晶报:您一直讲“安定”,但我知道您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是什么让您“安定”的?

本焕: 我在高旻寺修行7年,到五台山住了10年,这就是我身心安定的好处。我要是思想不安定就没这个好处。再有,我在五台山走三步拜一拜,走三步拜一拜,拜了300多里路。到了5个台顶,又拜5个台顶,这就是我身体安定、思想安定的行为。

晶报:非常佩服您!

本焕:不要佩服,要佩服我就要好好学习。

晶报:但是,现在的社会相对浮躁,现代都市人怎么样才能做到您所指的“安定”呢?

本焕:人的思想都是复杂的。每个念头,念念都不停,念念不停就是思想不停的原因,所以首先要思想安定。

晶报:怎样才能学会思想安定呢?

本焕:放下……能不能放下了?放下就行了,放不下就没办法了(老人又蹦出来一句白话。)

晶报:那什么叫“放下”?怎么才能放得下?

本老: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

花心血写好文章也是功德

(旁白:老人多年来保持一个习惯,早上9点左右,先读一份《参考消息》,再选读其他报纸,除佛学外,他最关心的就是国内外的时事。)

晶报:您这一生的目标是什么?

本焕:我们出家人讲求用功办道、了生脱死,这就是我最大的目标。

晶报:那您觉得您这一生幸福吗?

本焕:(一开始听成辛苦,老人说“不辛苦”)我觉得没什么幸福不幸福,我一天到晚就是经经常常地做了。好是这样,不好还是这样。

晶报:佛教里边什么才是幸福?

本焕:学佛的就感觉佛学好,不学佛的就感觉不到佛教的好处。

晶报:我们都非常敬重您,您有没有什么话送给我们晶报的读者?

本焕:你们这个报纸一定花了很多心血,国家的大事,人民的大事,都写到报纸当中。你们写的文章,用了很多心血。用很多心血,你们这个文章才能写得好。你们写好文章,大家看到,这就是你们的功德。做得好,功德就更大。

晶报:谢谢您!

本焕:我希望你好好学,学得好了好好地做,做好了,将来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

晶报:祝您身体健康!

本焕:谢谢!

【名词解释】

桶底脱落

桶底脱落是禅宗很出名的公案:某天,清了禅师到厨房看弟子们煮面,忽然面桶的底掉了,整桶面全掉了出来,众人见状都说很可惜,可禅师却说:“桶底脱落是件好事啊!各位为什么烦恼呢?”意为桶底都掉了,桶中什么都没有,而且东西再也装不进去了。之后禅宗常用“桶底脱落”来比喻恍然大悟的境界。

【第二部分】

特写

与《参考消息》相守近半世纪

本焕老和尚每天坚持读报,数十年如一日

采访当日,记者在方丈室外静静观察。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里,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并不时有人跑到本焕老和尚跟前请求“加持”,祈求“发财、升官”,4平方米左右的方丈室内,持续着喧嚣。直到9点左右的读报时间,房间才能安静下来,本老也得以静享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

“今天的报纸讲到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关系……”先是侍者凑到本焕老和尚耳边,拿出一份《参考消息》,从头到尾读一遍,这是每天的第一份“读报功课”,据说,这一“功课”已经坚持了数十年,《参考消息》已然成了他的一位老友。

此外,当天记者还偶遇一位年届8旬的老先生,主动上山来给老和尚读报,只见他还事先仔细地对报纸进行了剪切,老和尚听起来也很认真。

“薄熙来在重庆打黑,说要打黑到底。”只见老先生拿出一份《香港商报》,凑到老和尚的耳朵边上。本老默默地听着,很认真。“厉害。”他轻声回应,倾听的姿势并不变。随后,右手在桌上拿起放大镜,将脸凑到报纸前,仔细地看起大标题。接着,老先生颇有默契地拿过报纸继续读,老和尚继续听。每到关键部分,老先生还有意识地略做停顿,此时老和尚也会意地点点头。

在听到其中的一个涉黑人员竟然有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时,本焕老和尚右手食指向前有力地顿了顿,轻叹:“解决这些问题很不简单,很不容易,要中央大力支持啊。”老先生频频点头,一时间,方丈室内充满了和谐融洽的气氛。

【第三部分】

手记

洗脸水刚够湿润毛巾

本焕老和尚自身简朴心怀苍生

“你不要问我一些佛家的大道理,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尽管问。”当记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接近这位103岁的“佛学泰斗”,提出要请教“佛学与养生”的问题时,面对懵懂的记者,老人慈爱而详尽的回答让记者释然,他不时穿插在谈话中间的开怀大笑,更让整个采访充满了愉快。

慈祥而智慧,可敬更可亲,很多接触过本老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而与他更亲近的人,感受更深。正在筹建万佛堂的相先生与本老相识甚久,本老的节俭让他印象很深,“洗脸水,只要足够把毛巾湿润就可以了,”吃饭时,掉在自己面前的米粒,他都会认真地捡起来吃掉,菜吃得也相当简单,为了避免浪费,他总是把素菜放在小碟子里,吃得干干净净。“就连小小纸巾,他都要撕成两份使用。”

就是这样一位极尽简朴的老人,对慈善事业从来毫不吝惜,每遇大的灾难,必出手援助。其中,仅在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中,他就以个人和弘法寺名义向灾区捐款300万元。

“我一个百岁老人,睡觉只要一张床,饭有三顿,房有一间,穿衣有几件袈裟就够了,十方供养的还是要回报给十方。”在一次谈到佛教与慈善事业时,老和尚这样说。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老和尚说,这就是他今生的志愿,并已亲手写成匾额,挂在了方丈室内的显要位置。

即将到来的11月7日(农历九月廿一),是本焕老和尚103岁的寿辰。11月初的深圳,清风中夹带丝丝凉意,记者沿山路拾级而上,来到弘法寺最顶端的方丈室,探访这位“佛学泰斗”。本焕老和尚仅着一件薄衫,右手还不时挥动纸扇,满脸慈祥与微笑,憨态可掬的面容中散发出一丝童真……【第一部分】专访朝阳初上,绿树叠影,眼看本焕老和尚103岁生日将至,记者择日沿山路拾级而上,来到弘法寺最顶端的方丈室内,寻访这位“佛学泰斗”。早晨8点多钟,他已经端坐着接待了4个多小时的香客。11月初的深圳,清风中夹带丝丝凉意,而他仅着一件薄衫,右手还不时挥动纸扇,满脸慈祥与微笑。闻听晶报记者来访,老人欣然同意,看到有镜头瞄准他,当即轻轻拂开面前桌上的纸笔、挺挺腰身,对准镜头,憨态可掬的笑容散发出一丝童真……数十年坚持凌晨4点多起床(旁白:采访正式开始前,老人亲切地拉过记者,以一段欢快的“加持”,为记者送上祝福。他的侍者告诉记者,每天来此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尽管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但总是不辞劳苦,与来访者结缘。)晶报:本老您好,我们来给您祝寿了。您老人家身体好吧?本焕:我自己讲我的身体很好,医生说我的身体什么毛病没有。为什么很好呢?我讲给你听啊,我一天到晚,早晨4:18分起床,中午12点钟休息,1:48起床,晚上9点钟睡觉,然后再睡到早晨4:18分起床,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晶报:这个习惯坚持多少年了?本焕:这个习惯坚持了很长时间,差不多几十年。在9点到4:18分之间休息好了,还要修行,我们佛家讲修身养性。晶报:这种早睡早起是不是对您身体很有好处啊?本焕:早睡早起有好处。你看我现在103岁,身体很好。你觉得我看着好不好呢?我今年103岁,出家81年,你看我像不像103岁?晶报:不像、不像。本焕:不像就好了,像就不好了。我准备要活到150岁。现在,很多事情没圆满。在这里我要住到120岁,120岁以后就到后边去了(记者注:相当于退休,不再参与寺庙事务,专心修行)。晶报:您老人家到了103岁精神还这么好,除了早睡早起,还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吗?本焕:没什么秘诀,120岁以前我就坐在这里,120岁以后就到后边去了。为了利益众生,结众生缘,活多点好。晶报:您怎么看待生死?本焕:有生就有死,这是没办法决定的。最主要,我们每个人要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佛家还要爱佛教。每天静坐接待香客上万人(旁白:数十年来,老人每天都花费几个小时坐在那张椅子上,接待香客。即便是在生病的时候,他还曾一边打吊瓶一边面不动色地坐着,将插着针头的手放在桌子下。老人说:大家都是来求平安的,他要把更多的祝福送出去……)晶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看您,开不开心?本焕:这是好事,这是非常好的事。为什么呢?这是缘,他们有这个缘才来看我,他们没这个缘就不来看我。这个缘不是今生有的,是过去多生多世结的缘,结到今生来看我。我希望这个缘从过去走到现在走到将来……晶报:那您每天在这里坐十多个小时,辛不辛苦啊?本焕:没问题(一改湖北方言,老人家略带调皮地冒出句白话,引得周围人都笑起来,他也开怀大笑),我习惯了。我中午睡两个钟头,晚上再到9点,坐7个钟头,顶多休息两个钟头。晶报:您真了不起!本焕: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自立立他。晶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如您的精神好啊。本焕:没什么秘诀,我天天就是坐了。我的思想安定,身体安定,这样就会坐得好。身体不安定,思想不安定,就坐不好。晶报: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为什么您一直这么坐着还能保持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呢?本焕:我讲给你听,我天天也运动。每天吃过饭都会转一转。我的运动都是大的运动,走动的运动。晶报:佛教里讲求坐禅、参禅,您觉得这是不是对身体也有很大的好处啊?本焕:有好处,有好处,有好处。我出家81年,现在103岁,你觉得怎么样啊?晶报:很好。本焕:觉得好,那就学我嘛(大笑)。我好,你学了,将来也好了。晶报:那么打坐有什么讲究吗?怎么才能坐得住?本焕:还是要思想安定,身体安定,才坐得好。思想安定,身体就会安定,思想是主要的。要思想安定首先要放得下(旁白:采访中,老人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即便是记者再三追问有关“思想安定”,老人家依然不嗔不怒,包容的笑容和智慧的回答,让“不知道”的记者慢慢体会其中的“道”。)晶报:参禅有什么方法吗?本焕:禅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疑”字从哪儿提起呢?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所以,“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晶报:您一直讲“安定”,但我知道您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是什么让您“安定”的?本焕: 我在高旻寺修行7年,到五台山住了10年,这就是我身心安定的好处。我要是思想不安定就没这个好处。再有,我在五台山走三步拜一拜,走三步拜一拜,拜了300多里路。到了5个台顶,又拜5个台顶,这就是我身体安定、思想安定的行为。晶报:非常佩服您!本焕:不要佩服,要佩服我就要好好学习。晶报:但是,现在的社会相对浮躁,现代都市人怎么样才能做到您所指的“安定”呢?本焕:人的思想都是复杂的。每个念头,念念都不停,念念不停就是思想不停的原因,所以首先要思想安定。晶报:怎样才能学会思想安定呢?本焕:放下……能不能放下了?放下就行了,放不下就没办法了(老人又蹦出来一句白话。)晶报:那什么叫“放下”?怎么才能放得下?本老: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花心血写好文章也是功德(旁白:老人多年来保持一个习惯,早上9点左右,先读一份《参考消息》,再选读其他报纸,除佛学外,他最关心的就是国内外的时事。)晶报:您这一生的目标是什么?本焕:我们出家人讲求用功办道、了生脱死,这就是我最大的目标。晶报:那您觉得您这一生幸福吗?本焕:(一开始听成辛苦,老人说“不辛苦”)我觉得没什么幸福不幸福,我一天到晚就是经经常常地做了。好是这样,不好还是这样。晶报:佛教里边什么才是幸福?本焕:学佛的就感觉佛学好,不学佛的就感觉不到佛教的好处。晶报:我们都非常敬重您,您有没有什么话送给我们晶报的读者?本焕:你们这个报纸一定花了很多心血,国家的大事,人民的大事,都写到报纸当中。你们写的文章,用了很多心血。用很多心血,你们这个文章才能写得好。你们写好文章,大家看到,这就是你们的功德。做得好,功德就更大。晶报:谢谢您!本焕:我希望你好好学,学得好了好好地做,做好了,将来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晶报:祝您身体健康!本焕:谢谢!【名词解释】桶底脱落桶底脱落是禅宗很出名的公案:某天,清了禅师到厨房看弟子们煮面,忽然面桶的底掉了,整桶面全掉了出来,众人见状都说很可惜,可禅师却说:“桶底脱落是件好事啊!各位为什么烦恼呢?”意为桶底都掉了,桶中什么都没有,而且东西再也装不进去了。之后禅宗常用“桶底脱落”来比喻恍然大悟的境界。【第二部分】特写与《参考消息》相守近半世纪本焕老和尚每天坚持读报,数十年如一日采访当日,记者在方丈室外静静观察。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里,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并不时有人跑到本焕老和尚跟前请求“加持”,祈求“发财、升官”,4平方米左右的方丈室内,持续着喧嚣。直到9点左右的读报时间,房间才能安静下来,本老也得以静享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今天的报纸讲到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关系……”先是侍者凑到本焕老和尚耳边,拿出一份《参考消息》,从头到尾读一遍,这是每天的第一份“读报功课”,据说,这一“功课”已经坚持了数十年,《参考消息》已然成了他的一位老友。此外,当天记者还偶遇一位年届8旬的老先生,主动上山来给老和尚读报,只见他还事先仔细地对报纸进行了剪切,老和尚听起来也很认真。“薄熙来在重庆打黑,说要打黑到底。”只见老先生拿出一份《香港商报》,凑到老和尚的耳朵边上。本老默默地听着,很认真。“厉害。”他轻声回应,倾听的姿势并不变。随后,右手在桌上拿起放大镜,将脸凑到报纸前,仔细地看起大标题。接着,老先生颇有默契地拿过报纸继续读,老和尚继续听。每到关键部分,老先生还有意识地略做停顿,此时老和尚也会意地点点头。在听到其中的一个涉黑人员竟然有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时,本焕老和尚右手食指向前有力地顿了顿,轻叹:“解决这些问题很不简单,很不容易,要中央大力支持啊。”老先生频频点头,一时间,方丈室内充满了和谐融洽的气氛。【第三部分】手记洗脸水刚够湿润毛巾本焕老和尚自身简朴心怀苍生“你不要问我一些佛家的大道理,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尽管问。”当记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接近这位103岁的“佛学泰斗”,提出要请教“佛学与养生”的问题时,面对懵懂的记者,老人慈爱而详尽的回答让记者释然,他不时穿插在谈话中间的开怀大笑,更让整个采访充满了愉快。慈祥而智慧,可敬更可亲,很多接触过本老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而与他更亲近的人,感受更深。正在筹建万佛堂的相先生与本老相识甚久,本老的节俭让他印象很深,“洗脸水,只要足够把毛巾湿润就可以了,”吃饭时,掉在自己面前的米粒,他都会认真地捡起来吃掉,菜吃得也相当简单,为了避免浪费,他总是把素菜放在小碟子里,吃得干干净净。“就连小小纸巾,他都要撕成两份使用。”就是这样一位极尽简朴的老人,对慈善事业从来毫不吝惜,每遇大的灾难,必出手援助。其中,仅在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中,他就以个人和弘法寺名义向灾区捐款300万元。“我一个百岁老人,睡觉只要一张床,饭有三顿,房有一间,穿衣有几件袈裟就够了,十方供养的还是要回报给十方。”在一次谈到佛教与慈善事业时,老和尚这样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老和尚说,这就是他今生的志愿,并已亲手写成匾额,挂在了方丈室内的显要位置。

Directory '/Data/TemplatesCompiled'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