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人生哲学讲座的第二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身心安住的家园”。
我们的心究竟住在哪里?一般以为心就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果真如此,那么我们这个色身又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必须知道人的身体就如一所房屋,住久了,自有败坏的一天;当“我”被迫搬“家”时,就会依业力的轻重各自去轮回了,因此而有住进“高楼大厦”或“茅舍矮屋”的差别。但不管世间法多么无常,我们所当把握的是现世人生,所应追求的是如何在有限的人身,建立一所可以安住的家园。
但是,要建立这所家园并非容易,不但要有一般建筑事业的基层架构和装潢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从事文化工作的高瞻远见与誓愿精神。大家首先要发愿断除一切烦恼,从此证得清净自在,才能求身心的安住自在。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人人都必须依持一颗朗朗如晴空般的心,在这儿共承佛法的滋润,一起来建立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净土。如何建立身心安住的家园?我分成下列四点来说明:
一.身心活动的情况
俗话说:“世有百年闲日月,人无一点好身心”意思是说明了尽管世间有多少闲适的岁月,但是人实在难保永恒的清净自身。为什么呢?这要归咎于我们根本不明白身心活动的状况。
在我们一生当中,最亲近相知的朋友,莫过于身心了。不论我们去哪里,或者做什么事,身心总是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地环绕左右。像这样朝夕相处的朋友,我们从来就不知道去照顾关爱它。平常我们东奔西跑,忙里忙外,身心便不辞辛劳地随侍在侧,怕我们颠簸受苦,在旁一一替我们承担了所有苦难。但是,我们从来不知拨空去陪伴这个知己,却让它孤独一生;更不知道好好去对待这位故交,任它迷惑不知所从。仔细想来,我们真是愧对身心。
佛经上有记载,有个人由于平时不太爱惜身心,过度糟蹋身心没有节制,身心终于不堪负荷败坏了,等到临终时,此人才懊悔没有善待身心,这时身心便开口说话了:“你要挣钱,我替你奔波赚取;你要谈恋爱,我也为你分忧解愁;甚至你要打针吃药,我代你受皮肉之痛。你在世间做了种种事,我就代你受种种的苦。现在你老了,竟然义无反顾要离我而远去,你真是太没有心肝了。”
这番话真是令人感动,不禁让我们要惭愧平日对待身心的薄情寡义了。我们终日汲汲营营,在这滚滚的万丈红尘里,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事?我们到底又为谁辛苦为谁忙了呢?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年轻的时候,穷苦潦倒,虽然没有万贯家财,身上总有几个零用钱可以花用,等到辛辛苦苦创了一番事业,发达了,有了万两黄金时,反而身无分文,所有的钱财交给银行保管去了,或者被不肖子孙挥霍了。在贫困的时候,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只要有一碗米饭,五、六碗的粗糙米粮也可以囫囵吞食,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等到事业成就,吃得起山珍海味时,却胃口不好,容不下几粒白米了。过去没有地位时,不但随时可以笑闹喧哗,甚至可以任意高歌作乐,但是一旦有了身分地位,反而不敢恣意开口畅言说话了。古德说:“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正足以说明了个中的沧桑和无奈。
而这些情形其实都是自己造成。因为我们尚未找到“自己”,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一个“我”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为什么无钱的我和有钱的我,同是一个“我”的问题,却有千差万别的景象呢?我现在问各位一个问题:“你住在哪里?”大家也许会不假思索回答说:“住在某某路几号几楼。”但是各位如果仔想想,你真的住在那里吗?我再请问各位:“你的心住在何处?”你说就住在身上。我们的心真的就安住在身上了吗?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我们的身内又住了谁呢?当大限来临,身体老去了,心又何去何从呢?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假我”和“真我”的分别。
平时吃饭穿衣、谈天说地、嬉笑怒骂的我,是假相而非实在我,真正的我早已被五欲六尘污染了。我们的身体是个烂仓库,里面储藏了许多不良的产品;身体是藏污纳垢的根源所在,是种种不清净念头,细菌的培孕温床。这些贪妄、嗔怒、爱欲、痴愚等等细菌,都是导致身心败坏的病因,再加上仓库本身的设备不佳,通风不良,如此恶性循环轮回,身心就变成五欲六尘的奴隶,丧失了“真我”的存在。
那么,既然知道病因的症结,就必须从根本去治疗,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胡乱投医。譬如有人刹那之间生起了偷盗之心,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是被偷窃的受害者,一定焦急万分,这一念的觉知醒察,使他终于放下妄念企图。虽然此人暂时放弃了邪恶的行为,但是他心中的邪知妄念没有根本的去除,好比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照样邪念丛生,妄想纷飞了,那么,什么才是根本的解救之道呢?
曾子一日必定反省三次才能心安,这个反省的功夫,其实就是净化身心的方法,每天勤加拂拭,身心终有呈现本来面目的一天。曾子之所以要天天自省,正是害怕今日之非会变成明日之是,而这种积非成是转成病菌的过程是我们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因此我们每天要努力擦拭尘埃,不使爱欲的尘埃污染了我们的身心,这样一来,身心真正得见清净,真我便跃然出现无蔽了。
中国有名的大哲学家老子曾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佛教也说:“身为苦本。”身心的活动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苦乐、生命的净秽与否问题。因此如何认识身心的活动情况,如何导正身心活动的正确方向,是何其的重要!身心的活动究竟在哪里?身心到底有些什么活动?身心以财、色、名、食、睡的五欲,以及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为活动对象。身体有杀、盗、淫的活动情形,心理有贪、嗔、痴的状况;身体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心理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身心活动的不正确,导致许多的祸源,种下许多的苦果。
有一天,有一位比丘正在森林中禅坐,突然听到一些动物在吱吱喳喳争论不休,乌鸦首先发言说:
“我认为世间上饥渴最痛苦,像我们找不到食物,那种饥肠辘辘的滋味真不好受。”
乌鸦才讲完,鸽子也跟着发表意见说:
“不对!这世间最痛苦的是欲望得不到。”
蛇在一旁也说道:
“嗔恨才是世间最为痛苦的事,嗔火尚未烧到别人时,已经把自己烧得焦头烂额了。”
始终默默不发一言的鹿,终于慢条斯理地说:
“畏惧最痛苦,大家不是天天在担心猎人的弓箭,不知什么时候会射中我们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互不相让,比丘被吵得没办法,终于出定告诉这四种动物说:
“你们大家都只说到表面而己,真正的痛苦在于我们的身体,身体才是痛苦的根本。”
有了身体,我们天天要为它沐浴妆扮、抹红戴绿;因为身体,我们才要辛苦奔波为它吃饭睡觉;由于身心的活动造作,我们也因此有了生死轮回。
佛经上有段关于身心活动的精彩记载,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出外托钵,看到路旁有一个修行人在鞭打一个尸体,弟子很纳闷,问对方说:
“这具尸体和你有什么仇恨,你为什么要鞭打他?”
“这具尸体是过去世的我,由于无明烦恼,它做了不少坏事,使我在无始生死中沉沦,因此要鞭打他。”
修行人回答着,转身却对另一具尸体礼拜,并散撒香花。佛陀的弟子很奇怪,又问道:
“那么,这个尸体和你又有什么关系,你如此的恭敬他呢?”
“这个尸体也是过去世的我,由于它一心向道,懂得修行,因此我才能够出生为人,并且出家做了修道的人。”
尸骨在此,人在何方?了知真我,不在皮囊。身体只是个囊袋,终有腐坏的一天,身心所造作的业力,将牵引我们去接受应有的果报,同样的身心活动,心念不正,行为乖戾,将使我们在痛苦深渊中浮沉;心念纯净,行为正直,就能远离恶途,趋向善道,由此可见身心活动状况的一致性。而心的力量尤其巨大,不仅维系色身的行、住、坐、卧等等活动状况,并且关系着一个人的苦乐哀荣,心力之大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幸福与否。
从前有个老太婆,由于她整天哭丧着脸,从来就不曾笑过,因此人们就称她为“哭婆”。有一天,有个老禅师路过借宿老太婆家,看到她愁眉不展,泪流满面,就问她说:
“老婆婆,你为何天天哭泣呢?”
“你不知道我内心的痛苦。”
老禅师一听,正起脸色细听她娓娓道来: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卖伞的青年,二女儿嫁给做面条的人家。每次一出太阳,我就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一看到天下雨,心情就难过,害怕二女儿家的面条没有阳光曝晒,就没有生意了。所以,我无时无刻不伤心难过,不得不天天啼哭。”
原来为了这个原故,老禅师于是委婉地告诉她:
“我教你一个快乐的方法,以后你看见太阳出来了,就想着二女儿家的面条有了日晒,生意兴隆;天一下雨,你就想起大女儿家的伞生意上门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每天笑嘻嘻过日子了。”
老太婆接受了老禅师的意见,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整天笑呵呵。不再哭丧着脸了。由此可知,心的力量是多么大啊!心念一转,海阔天空,人生何其快乐!心境一变,烦恼就是菩提,身心愉快,解脱的涅槃就在眼前了。
有一个失明的女子,生得十分美丽。男子对她都是一见倾心,再见钟情。可是她认为自己是个残废的人而心生自卑,不敢接受男子对她的情爱好感。直到有一名男子对她百般追求,起初她还是心领而已,不敢与他来往,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这个女孩终于受到感动而答应嫁给他。这个男孩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欢喜,情不自禁地拿起一面镜子对着女子说:
“你好漂亮喔!我真是喜欢你。”
女子一听男孩如此赞美自己,仿佛晴天霹雳,伤心不已。心想:“你这个薄情汉,明明知道我双目失明,却故意拿镜子给我照,分明耻笑我是个瞎子。”她一气之下,一口回绝了这门婚事,并且大声喝道:
“你走!走得远远的。”
这男孩子扔掉了镜子,不断地解释说:
“你在我心目中本来就是个完美的女子,我从来就不觉得你是个瞎子啊!”
盲眼的女子终于被男孩这分挚情诚意所感动,终于接受了对方的感情说: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是瞎子,只有你不把我当作是残废的人。你才是真正认识我、爱护我的人啊!”
有情人终于成了美眷。由此可见心念有多大的力量!一个心念可以促成一对的佳偶,假使这个女子情到深处还不免自卑心的作祟,不能根除心上的魔障,就算有地久天长的山盟海誓也是惘然。所以,心的活动虽然千变万化深不可测,但仍然是一念之间的瞬息变化而已。有人一转念便能改邪归正,增品向上。有的人却始终徘徊在死胡同里不得脱身,就是这个缘故。我们明白了身心活动的情况之后,更要进一步去了解身心净化的方法,唯有清净的身心才能证悟自性,得到究竟的快乐。
二.身心净化的方法
我们的身心无时无刻不在活动,在种种的活动之中,难免产生种种的烦恼病患。佛经上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就已说明了要消除业障,就必须根治我们身心的污垢,而医治的方法,就是净化。
平时我们的衣服穿脏了,要洗净才能再穿。我们每日沐浴洗澡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洗涤身上的垢物。因此,在先天上,我们早就具备“清洁”的知能,知道转净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些天赋都是与生俱有的。但是并非人人对“净化”的功夫都有相当的了解,例如有人洗起衣物便能洁白如新,有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洗不清藏污纳垢的死角,这是由于对人生的明朗度不够,不能照见本来面目的缘故。
佛教谈到身心净化的方法,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念佛、看经、作福等都是好方法,其中以“念佛”最为方便实在,也是最为直接的途径。谈到净化身心,以般若智慧来照破无明烦恼固然是可行之法,用慈悲心可以净化身心,发愿心也可以净化身心,乃至修行苦练都可以达到身心净化的目的。而在种种的修持法门中,却以“念佛”最为简易捷便,而且三根普被人人可行。
“念佛”一般说来就是念“阿弥陀佛”。一早起来,心如朗朗晴空一尘不染,逢人一声阿弥陀佛,正是象征“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积极精神。有客人来访,为了表示欢迎,也念一声阿弥陀佛,无形中给对方“宾至如归”的亲切。客人要告辞了,一声阿弥陀佛,代表道别和离情;有人馈赠厚礼,不知道用什么话来感激对方,一声阿弥陀佛,表达了无限谢意。看见有人不小心跌倒了,前去扶助也称念一声阿弥陀佛,表示真诚的关怀,真是功德无量。
这声阿弥陀佛可以代表诸多的感激、招呼、爱护等意思。不过阿弥陀佛并非事到临头才挂在口上,而是平时养成习惯,随机称念。常有念佛的习惯,久而久之,自然就能默化潜移了。“临时抱佛脚”,不但于事无补,根本就已蔑视阿弥陀佛的至高崇圣和念佛的本来道理。例如时下一般莘莘学子受困于升学压力,平时贪玩把书本束之高阁,直到考试临头了才猛啃书,求佛菩萨保佑,结果不但成绩未尽理想,身心也同时萎靡不振了。这就是“临时抱佛脚”徒劳无功的道理。如果能把读书列为日常生活的一环,正如平时的行住坐卧一样的生活化,自然就能安全进入轨道,顺利完成求学过程。而念佛也同此道理,一定要平时称念,把念佛生活化、习惯化、平实化。
有些人不相信念佛的力量,觉得“阿弥陀佛”才四个字,那里可能包括了恻隐、感激、关怀、亲切、正义等深意,甚至也能消灾延寿,增福添慧,真是不可思议。
其实这是确切不虚的道理。有个信徒礼请法师到他家里诵经做佛事,法师开口就诵念阿弥陀佛。这个人听了,在一旁瞪眼睛说道:
“喂!老和尚,请你来诵经消灾,你怎么三句不离阿弥陀佛呢!”
法师不语,兀自反覆地称念不绝。
“喂!阿弥陀佛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法师被他这么一问,突然出其不备地骂了他一句:“混蛋!”这个人莫名甚妙地被骂,心里很不是滋味,卷起袖子,一付来势汹汹的样子,很不服气地道:
“你是个出家人,怎么可以出口伤人呢?”
法师哈哈大笑说:
“哈!混蛋才两个字,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了,阿弥陀佛四个字,怎么没有力量呢?”
这个故事说明了念佛的意义与利益,有些人夜间走路害怕神鬼,步步惊魂胆战心惊的,便会唱起歌来壮胆,有了歌声陪伴,走在暗路上自然就不怕幢幢的鬼影了。连歌声都有如此力量,何况是称念阿弥陀佛的洪名圣号呢?为什么称念阿弥陀佛有如此大力量呢?阿弥陀佛四个字,照中国的语意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无量光象征阿弥陀在空间上,如同丽日普照无远弗届,光芒四射恒常不变,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慈悲也是绵延不绝,所度的众生更是无涯无际,无量寿代表阿弥陀佛在时间上,生命亘古常新,不生不灭。宇宙万物唯一超越时空局限的“阿弥陀佛”,就是真理本身。唯有阿弥陀佛四个字,才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我个人在念佛的过程中有一些心得和经验,有一次我主持佛七,佛七期间对念佛有特别的体会,有一天早上醒来,刷牙、盥洗时,口中自然就在称念阿弥陀佛;清水浸洒脸上,如同承受阿弥陀佛的甘露法雨,那么清凉舒服,一下子神采都飞扬了起来。吃饭的时候,也在念阿弥陀佛,感觉上不是在吃饭,而是在供养佛陀,一种无量功德的喜悦流露了。走在路上一步一步地也在念阿弥陀佛,感觉不是脚力在走,而是羽翼在飞,那么轻盈自在,身心如释重负地宽阔起来,真是无上的快乐。这种心身的阔大,带领我走入“无我”的境界。整个身心融入虚空之状态,而“空”一直是我受益匪浅的宝藏,所谓真空生妙有,从阿弥陀佛的四字洪名之中,生出无限的功德。
我从念佛当中体验到宗教的信仰,是必须经过透悟的。一直到现在,我习惯成自然随时随地都是一声阿弥陀佛。甚至坐在车上,看到窗外沿路的电线杆,我每见一根就口诵一声阿弥陀佛,一根一声,交互成趣。每根柱子仿佛都是如来现身说法,我从中证悟了佛法就在一切日常机用的道理。各位在座的大家,无论男女,不分老幼,都可以一起来念佛。目前社会普遍呈现精神压力的紧缩状态,人人要求安身立命已经是很困难了,何况还要建立一所身心安住的家园,真不是容易。如果你把念佛当成日行一务,天天去念,自然修行有成,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有精诚做凭据,便能找到安住身心的地方了。
从前有一个姓王的人,他开了一家打铁店,每次一边敲敲打打,就一边称念阿弥陀佛,几十年过去了,一直都维持念佛的习惯。他预知自己即将往生净土,于是就坐在打铁的台上说了四句话:“叮叮当当,久炼成钢,时辰已到,吾往西方。”然后恍似老僧入定,立地圆寂了。可见念佛并非出家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佛教始终有一个伟大的观念“人人皆可成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不论各位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藉念佛的修行,求得身心的自在安住。
以下我介绍念佛的几种法门:
(一)三到:口到、耳到、心到
三到是念佛的基本要理,不仅要口诵清楚,耳听明白,更要了然于心。口、耳、心三到齐全了,自然就能得到灵应。现代青年自命甚高,对念佛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老太婆的事情,这种错误的知见竟使青年无法领受念佛的好处,成为徘徊于极乐净土门外的无缘人,实在是十分可惜的憾事。
有一则笑话说西方极乐世界有个仓库,里面放置了许多眼睛、耳朵、嘴巴、手、脚等东西,这是什么意思呢?譬如现在有人用眼睛看人念佛,眼睛便可以往生净土。耳朵听人念佛号,耳朵就能往生净土。用手数念珠,手就可以往生净土。有的人眼也不看,耳也不听,只有脚跟着大家绕佛,脚也能往生净土。有的人懒惰成习,连耳朵、眼睛都不愿去听去看,只顾用心去感受,心便能往生净土。但是如果口、耳、心三样都能同时用力,自然都能一起往生极乐世界了。希望我们各位不仅只是身上的某一部门能够往生西方,而是整个身心都能跻登莲品。
(二)三要:信心、愿力、行持
信心、愿力、行持是往生净土的三要门,净土法门易行难信,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首先要对西方净土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心,确信有此法门,坚信三根可达,然后发愿往生,切实实践修持,必然能成。好比病患投医,先要相信医生的诊断,然后立志和医生合作要把病治好,努力服用药方,如此一来,沈疴的久病也能痊愈。
(三)三声:大声、小声、心声
大声念佛是口出大声,朗朗诵念佛号,让阿弥陀佛的无边功德加护身心,将无谓的烦恼杂念去除,念念弥陀圣号,便能往生极乐世界。所谓小声念佛就是在平时的进退行止之间,譬如走路举步、言笑寝食等日常生活中,轻轻称念佛号。而心声则是在家庭、学校等不便说话或开口的公共场所,乃至一切地方,随时随地将佛号默念于心,念念不离心,我心就是弥陀,如此必可扩大自己的身心与弥陀合而为一。
(四)三业:身拜、口念、意想
念佛要三业一起着力,身体一起一伏,缓慢庄严地顶礼弥陀,口中清清晰晰地称念弥陀圣号,意念明明白白地观想阿弥陀佛的慈悲,三业并用,必能水到渠成。
(五)三法:持名、观想、实相
念佛法门有多种门径,大要之有三种方法,一种为诵持阿弥陀佛圣号的持名,这是最为大众平常所采用的方法。一种为默默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慈悲、庄严、殊胜等种种功德的方法,这种方法更进一步,注重意念的专精不二。另外一种为实相念法。念佛的步骤,首先以称念弥陀佛号的正念来去除妄想散念,以正定来止住纷乱,但是如此还有念佛的人与被念的佛号,人境对待不能融合,念佛之道在以正念妄念,最后连这念佛的一念也泯除,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这无念而念念于心的境界,就是实相的念佛。
(六)三时:平时、忙时、亡时
念佛是随时随地、不分昼夜的,不但平时的行住坐卧要称念不断,连忙碌的分分秒秒也要把握念佛的机缘,尤其是临终一刻,更要用功勇猛,一心不乱、念念在兹,才能金台接引,随念往生。
白居易有一首诗说:“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也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这首诗将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利益与妙用描写的最为贴切淋漓,净化身心要念阿弥陀,何况未来要脱离轮回苦,更需要称念阿弥陀。
(七)三利:利己、利人、利国
念佛不但能使自己增品向上,还可以利人。为什么念佛能利人呢?一个人念佛有成,无时无刻不将弥陀的慈悲智慧称诵在心,自然不生妄念,不侵犯人,更不会伤害众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便能呈现祥和的景象,所有邪恶暴戾、欺骗抢夺自然隐避不见了,而正义、公理、仁爱等善良道德自然推行,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更能万世太平。因此,念佛的效力和神用实在功德无量。
三.身心安住的家园
明了身心活动的状况,并且知道净化身心的方法,接着要积极去建立我们幸福美满的家园。什么样的标准才可以称作我们美满的家园呢?我提出几点供各位参考:
(一)没有肮脏的污染,只有清净的环境
现在社会正在提倡美化人生运动,美化环境、美化学校、美化公共场所、美化社会、美化笑容。尤其是美化笑容最为重要,每一个人如果都面带慈蔼的笑容,打一个照面都能会心地莞尔一笑,不但调和了人际关系,更能增进社会的生趣祥和,达到社会美化的效果。但是这一切美化社会、美化人生的工作应该从美化家园做起,因为一个人如果缺乏家庭的温暖与关照,纵然装出一脸勉强的笑容,这个微笑也不能永恒隽永的。因此首先要美化我们的自家庭园,建设一个不但融洽而且艺术化的家庭,每一个人出门,都带着一颗微笑的心,走在路上触目尽是皆大欢喜、万象俱新的景象,这个社会还有不进步的道理吗?
现在有喊出“爸爸回家吃晚饭”的口号,什么原因导致一家人不能团圆共食呢?主要还是夫妻的心理建设未臻健全。先生一天工作下来,身心疲惫回到家里,无非只是盼望着娇妻的守候和一屋的清洁温馨,但是做太太却未能把家庭整理得窗明几净,致使先生回家,一眼望去便是满幢污垢,惨不忍睹,既不能消除疲劳,反而加重烦躁,先生下班只好另寻他欢,免得回家受气了。因此,为人妻子的当守本分,把家布置成温暖的乐园;做人丈夫的应尽职责照顾家庭,互相体谅和关照,携手建立幸福的家园。
(二)没有经济的占有,只有均富的日用
一般家庭主妇的观念是先生只有挣钱的义务,没有拥钱的权利,其实正确的想法应该是“先生有使用金钱的权利,而太太有保管金钱的权利”。假如一对夫妻不了解经济的真谛,不知道金钱的处理方法,误以为家财万贯,买得起洋楼大厦,吃得起珍肴美食,穿得起绫罗绸缎才是富有,或是双方一意操权统财,都会造成家庭问题,引起家庭危机的,其实一个家庭的生活要建立在衣食无缺、和睦互敬的原则上,日用足以自给,不向外求便够了,何况夫妻幸福的条件本来就不是建立在金钱的互赖,而是对彼此感情的终生信任。
(三)没有猜疑的误会,只有互相的信任
幸福美满的家园要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互相的信任之上,猜忌、怀疑只会毁掉辛辛苦苦所建设的家庭。
佛经上有一则譬喻:有一对年轻夫妇新婚燕尔,有一天丈夫提议到地窖去拿酒来对饮作乐,他打开酒罎子嗅着芳香扑鼻的陈年老酒,那里知道头一低下,看到坛里有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不由怒气中生,上来大骂妻子说:
“不要脸的女人,竟然背着我偷人,还把人藏在酒坛里。”
妻子受了不白之冤,气愤地跑到地窖,打开酒坛一看,妒火中烧,指着丈夫破口大骂:
“没良心的东西,自己金屋藏娇,把个女人装在酒坛里,反过来冤枉我。”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语,彼此正在谩骂不可开交时,他们所皈依的婆罗门师父恰巧经过,两夫妻赶快拉住师父为他们评评理,婆罗门走到酒坛前,打开一看,不由分说拿起拐杖打两人的头说:
“哼!不肖的徒弟,竟然瞒着我,再拜别的婆罗门为师父。”不等两夫妻分辩,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两夫妻一看把师父气走了,互相搬出恶毒的语言,骂着对方。这时走来了一位托钵乞食的比丘,问明了原因,带着怒令智昏的两夫妻,来到惹祸的酒坛之前,随手拿起一块大石头,对着酒坛用力投掷下去,只听“啷当”一声,男人、女人、婆罗门等一切假相,霎时均化为幻有。猜疑、误会使原本快乐的家园变成愁云密布的囚牢,唯有彼此信任、互相肯定,才能建造安住身心的快乐家园。
(四)没有人我的是非,只有和谐的眷属
我们的社会充满人我是非、恩怨利害,见不得别人有好处,放不下别人比自己强,互相攻讦、毁谤,彼此打击、破坏对方。祥和安乐的家园是彼此尊重,互相礼让,一人有庆,与有荣焉,别人有成就,能够随喜功德,赞叹欢喜。不管有缘无缘,大家都是一家人,和谐美满,其乐融融!
(五)没有怨敌的相残,只有互助的友爱
佛经上有一则六根会议的寓言,有一天眼、耳、鼻、口一起向眉毛抗议,毫无用处的眉毛为什么高高在上,而各有所司的眼、耳、鼻、口却要屈居下面呢?眉毛被攻击得招架不住,只好知趣地跑到最下面。但是大家一看,眉毛在下面很古怪,不像个人,不得已请眉毛又回到原位,这时大家终于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眉毛的无用乃真正的大用;觉悟到互助互爱才能共存,相残相杀只有灭亡。唇亡齿寒,忧戚与共,如兄如弟互相友爱的家园,才是我们身心所要安住的家园。
(六)没有生活的劳累,只有安乐的满足
在我们的现实生存世间,我们要为糊口的三餐,如牛似马的劳苦疲累不已,一生为了日用所需,忙忙碌碌攒聚经营。身心安住的理想家园,不必为生活而奔波困扰,享受“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的恬淡快乐。
(七)没有阶级的差别,只有大众的平等
我们的社会有秉赋上的贤愚智劣的先天不同,更有职位上贵贱轻重的人为差异。不合理的制度,制造了人间许多的矛盾、冲突,形成不平等的阶级歧视,譬如中国过去的帝王封建社会、印度的四种姓制度。从过去到现在,社会上第一太少了,绝对的权威只能有一个,而佛门有许多的第一。净土宗的弟子们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固然是第一,十方三世任何一佛也是第一,因为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佛佛固然道同不二,众生与佛也是平等无别,在佛教看来,任何一个众生都是具足佛性,无比尊贵,何来阶级的差别呢?
(八)没有迫害,只有德化的和平
娑婆世界里,由于立场的不同、利害的冲突,仍然不能免迫害,尤其遇上暴君专权掌政,人民所受的痛苦更是罄竹难书。身心安住的理想家园,有的只是道德的感化,而不是权术的控制;过的是和平自主的生活,而不是恐惧躲藏的苦难。快乐家园的政治生活,是转轮圣王德化的理想政治,而不是专横逼迫的权化政治。
四.身心永恒的归宿
极乐世界是我们幸福的国土,是身心永久的故乡;涅槃解脱是我们安乐的世界,是身心安住的家园;清净佛国是我们究竟的依止,是身心永恒归宿。但是极乐世界的往生,需要靠现世人生的千番历炼、百般修行,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境地。涅槃的证悟需要落实于生死苦海,去观照染净不二的实相,才能成就涅槃的解脱妙果。佛国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来流光,而在当下人间净土的建立,现世人生的庄严。因此,我们目前所要努力的是去净化我们的现世生活,使它成为美满、幸福、快乐、光明的归宿,能够如此,这个归宿必定是我们身心得以安住的家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今天是人生哲学讲座的第二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身心安住的家园”。我们的心究竟住在哪里?一般以为心就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果真如此,那么我们这个色身又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必须知道人的身体就如一所房屋,住久了,自有败坏的一天;当“我”被迫搬“家”时,就会依业力的轻重各自去轮回了,因此而有住进“高楼大厦”或“茅舍矮屋”的差别。但不管世间法多么无常,我们所当把握的是现世人生,所应追求的是如何在有限的人身,建立一所可以安住的家园。但是,要建立这所家园并非容易,不但要有一般建筑事业的基层架构和装潢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从事文化工作的高瞻远见与誓愿精神。大家首先要发愿断除一切烦恼,从此证得清净自在,才能求身心的安住自在。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人人都必须依持一颗朗朗如晴空般的心,在这儿共承佛法的滋润,一起来建立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净土。如何建立身心安住的家园?我分成下列四点来说明:一.身心活动的情况 俗话说:“世有百年闲日月,人无一点好身心”意思是说明了尽管世间有多少闲适的岁月,但是人实在难保永恒的清净自身。为什么呢?这要归咎于我们根本不明白身心活动的状况。在我们一生当中,最亲近相知的朋友,莫过于身心了。不论我们去哪里,或者做什么事,身心总是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地环绕左右。像这样朝夕相处的朋友,我们从来就不知道去照顾关爱它。平常我们东奔西跑,忙里忙外,身心便不辞辛劳地随侍在侧,怕我们颠簸受苦,在旁一一替我们承担了所有苦难。但是,我们从来不知拨空去陪伴这个知己,却让它孤独一生;更不知道好好去对待这位故交,任它迷惑不知所从。仔细想来,我们真是愧对身心。佛经上有记载,有个人由于平时不太爱惜身心,过度糟蹋身心没有节制,身心终于不堪负荷败坏了,等到临终时,此人才懊悔没有善待身心,这时身心便开口说话了:“你要挣钱,我替你奔波赚取;你要谈恋爱,我也为你分忧解愁;甚至你要打针吃药,我代你受皮肉之痛。你在世间做了种种事,我就代你受种种的苦。现在你老了,竟然义无反顾要离我而远去,你真是太没有心肝了。”这番话真是令人感动,不禁让我们要惭愧平日对待身心的薄情寡义了。我们终日汲汲营营,在这滚滚的万丈红尘里,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事?我们到底又为谁辛苦为谁忙了呢?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年轻的时候,穷苦潦倒,虽然没有万贯家财,身上总有几个零用钱可以花用,等到辛辛苦苦创了一番事业,发达了,有了万两黄金时,反而身无分文,所有的钱财交给银行保管去了,或者被不肖子孙挥霍了。在贫困的时候,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只要有一碗米饭,五、六碗的粗糙米粮也可以囫囵吞食,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等到事业成就,吃得起山珍海味时,却胃口不好,容不下几粒白米了。过去没有地位时,不但随时可以笑闹喧哗,甚至可以任意高歌作乐,但是一旦有了身分地位,反而不敢恣意开口畅言说话了。古德说:“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正足以说明了个中的沧桑和无奈。而这些情形其实都是自己造成。因为我们尚未找到“自己”,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一个“我”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为什么无钱的我和有钱的我,同是一个“我”的问题,却有千差万别的景象呢?我现在问各位一个问题:“你住在哪里?”大家也许会不假思索回答说:“住在某某路几号几楼。”但是各位如果仔想想,你真的住在那里吗?我再请问各位:“你的心住在何处?”你说就住在身上。我们的心真的就安住在身上了吗?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我们的身内又住了谁呢?当大限来临,身体老去了,心又何去何从呢?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假我”和“真我”的分别。平时吃饭穿衣、谈天说地、嬉笑怒骂的我,是假相而非实在我,真正的我早已被五欲六尘污染了。我们的身体是个烂仓库,里面储藏了许多不良的产品;身体是藏污纳垢的根源所在,是种种不清净念头,细菌的培孕温床。这些贪妄、嗔怒、爱欲、痴愚等等细菌,都是导致身心败坏的病因,再加上仓库本身的设备不佳,通风不良,如此恶性循环轮回,身心就变成五欲六尘的奴隶,丧失了“真我”的存在。那么,既然知道病因的症结,就必须从根本去治疗,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胡乱投医。譬如有人刹那之间生起了偷盗之心,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是被偷窃的受害者,一定焦急万分,这一念的觉知醒察,使他终于放下妄念企图。虽然此人暂时放弃了邪恶的行为,但是他心中的邪知妄念没有根本的去除,好比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照样邪念丛生,妄想纷飞了,那么,什么才是根本的解救之道呢?曾子一日必定反省三次才能心安,这个反省的功夫,其实就是净化身心的方法,每天勤加拂拭,身心终有呈现本来面目的一天。曾子之所以要天天自省,正是害怕今日之非会变成明日之是,而这种积非成是转成病菌的过程是我们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因此我们每天要努力擦拭尘埃,不使爱欲的尘埃污染了我们的身心,这样一来,身心真正得见清净,真我便跃然出现无蔽了。中国有名的大哲学家老子曾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佛教也说:“身为苦本。”身心的活动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苦乐、生命的净秽与否问题。因此如何认识身心的活动情况,如何导正身心活动的正确方向,是何其的重要!身心的活动究竟在哪里?身心到底有些什么活动?身心以财、色、名、食、睡的五欲,以及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为活动对象。身体有杀、盗、淫的活动情形,心理有贪、嗔、痴的状况;身体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心理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身心活动的不正确,导致许多的祸源,种下许多的苦果。有一天,有一位比丘正在森林中禅坐,突然听到一些动物在吱吱喳喳争论不休,乌鸦首先发言说:“我认为世间上饥渴最痛苦,像我们找不到食物,那种饥肠辘辘的滋味真不好受。”乌鸦才讲完,鸽子也跟着发表意见说:“不对!这世间最痛苦的是欲望得不到。”蛇在一旁也说道:“嗔恨才是世间最为痛苦的事,嗔火尚未烧到别人时,已经把自己烧得焦头烂额了。”始终默默不发一言的鹿,终于慢条斯理地说:“畏惧最痛苦,大家不是天天在担心猎人的弓箭,不知什么时候会射中我们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互不相让,比丘被吵得没办法,终于出定告诉这四种动物说:“你们大家都只说到表面而己,真正的痛苦在于我们的身体,身体才是痛苦的根本。”有了身体,我们天天要为它沐浴妆扮、抹红戴绿;因为身体,我们才要辛苦奔波为它吃饭睡觉;由于身心的活动造作,我们也因此有了生死轮回。佛经上有段关于身心活动的精彩记载,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出外托钵,看到路旁有一个修行人在鞭打一个尸体,弟子很纳闷,问对方说:“这具尸体和你有什么仇恨,你为什么要鞭打他?”“这具尸体是过去世的我,由于无明烦恼,它做了不少坏事,使我在无始生死中沉沦,因此要鞭打他。”修行人回答着,转身却对另一具尸体礼拜,并散撒香花。佛陀的弟子很奇怪,又问道:“那么,这个尸体和你又有什么关系,你如此的恭敬他呢?”“这个尸体也是过去世的我,由于它一心向道,懂得修行,因此我才能够出生为人,并且出家做了修道的人。”尸骨在此,人在何方?了知真我,不在皮囊。身体只是个囊袋,终有腐坏的一天,身心所造作的业力,将牵引我们去接受应有的果报,同样的身心活动,心念不正,行为乖戾,将使我们在痛苦深渊中浮沉;心念纯净,行为正直,就能远离恶途,趋向善道,由此可见身心活动状况的一致性。而心的力量尤其巨大,不仅维系色身的行、住、坐、卧等等活动状况,并且关系着一个人的苦乐哀荣,心力之大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从前有个老太婆,由于她整天哭丧着脸,从来就不曾笑过,因此人们就称她为“哭婆”。有一天,有个老禅师路过借宿老太婆家,看到她愁眉不展,泪流满面,就问她说:“老婆婆,你为何天天哭泣呢?”“你不知道我内心的痛苦。”老禅师一听,正起脸色细听她娓娓道来:“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卖伞的青年,二女儿嫁给做面条的人家。每次一出太阳,我就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一看到天下雨,心情就难过,害怕二女儿家的面条没有阳光曝晒,就没有生意了。所以,我无时无刻不伤心难过,不得不天天啼哭。”原来为了这个原故,老禅师于是委婉地告诉她:“我教你一个快乐的方法,以后你看见太阳出来了,就想着二女儿家的面条有了日晒,生意兴隆;天一下雨,你就想起大女儿家的伞生意上门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每天笑嘻嘻过日子了。”老太婆接受了老禅师的意见,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整天笑呵呵。不再哭丧着脸了。由此可知,心的力量是多么大啊!心念一转,海阔天空,人生何其快乐!心境一变,烦恼就是菩提,身心愉快,解脱的涅槃就在眼前了。有一个失明的女子,生得十分美丽。男子对她都是一见倾心,再见钟情。可是她认为自己是个残废的人而心生自卑,不敢接受男子对她的情爱好感。直到有一名男子对她百般追求,起初她还是心领而已,不敢与他来往,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这个女孩终于受到感动而答应嫁给他。这个男孩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欢喜,情不自禁地拿起一面镜子对着女子说:“你好漂亮喔!我真是喜欢你。”女子一听男孩如此赞美自己,仿佛晴天霹雳,伤心不已。心想:“你这个薄情汉,明明知道我双目失明,却故意拿镜子给我照,分明耻笑我是个瞎子。”她一气之下,一口回绝了这门婚事,并且大声喝道:“你走!走得远远的。”这男孩子扔掉了镜子,不断地解释说:“你在我心目中本来就是个完美的女子,我从来就不觉得你是个瞎子啊!”盲眼的女子终于被男孩这分挚情诚意所感动,终于接受了对方的感情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是瞎子,只有你不把我当作是残废的人。你才是真正认识我、爱护我的人啊!”有情人终于成了美眷。由此可见心念有多大的力量!一个心念可以促成一对的佳偶,假使这个女子情到深处还不免自卑心的作祟,不能根除心上的魔障,就算有地久天长的山盟海誓也是惘然。所以,心的活动虽然千变万化深不可测,但仍然是一念之间的瞬息变化而已。有人一转念便能改邪归正,增品向上。有的人却始终徘徊在死胡同里不得脱身,就是这个缘故。我们明白了身心活动的情况之后,更要进一步去了解身心净化的方法,唯有清净的身心才能证悟自性,得到究竟的快乐。二.身心净化的方法 我们的身心无时无刻不在活动,在种种的活动之中,难免产生种种的烦恼病患。佛经上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就已说明了要消除业障,就必须根治我们身心的污垢,而医治的方法,就是净化。平时我们的衣服穿脏了,要洗净才能再穿。我们每日沐浴洗澡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洗涤身上的垢物。因此,在先天上,我们早就具备“清洁”的知能,知道转净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些天赋都是与生俱有的。但是并非人人对“净化”的功夫都有相当的了解,例如有人洗起衣物便能洁白如新,有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洗不清藏污纳垢的死角,这是由于对人生的明朗度不够,不能照见本来面目的缘故。佛教谈到身心净化的方法,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念佛、看经、作福等都是好方法,其中以“念佛”最为方便实在,也是最为直接的途径。谈到净化身心,以般若智慧来照破无明烦恼固然是可行之法,用慈悲心可以净化身心,发愿心也可以净化身心,乃至修行苦练都可以达到身心净化的目的。而在种种的修持法门中,却以“念佛”最为简易捷便,而且三根普被人人可行。“念佛”一般说来就是念“阿弥陀佛”。一早起来,心如朗朗晴空一尘不染,逢人一声阿弥陀佛,正是象征“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积极精神。有客人来访,为了表示欢迎,也念一声阿弥陀佛,无形中给对方“宾至如归”的亲切。客人要告辞了,一声阿弥陀佛,代表道别和离情;有人馈赠厚礼,不知道用什么话来感激对方,一声阿弥陀佛,表达了无限谢意。看见有人不小心跌倒了,前去扶助也称念一声阿弥陀佛,表示真诚的关怀,真是功德无量。这声阿弥陀佛可以代表诸多的感激、招呼、爱护等意思。不过阿弥陀佛并非事到临头才挂在口上,而是平时养成习惯,随机称念。常有念佛的习惯,久而久之,自然就能默化潜移了。“临时抱佛脚”,不但于事无补,根本就已蔑视阿弥陀佛的至高崇圣和念佛的本来道理。例如时下一般莘莘学子受困于升学压力,平时贪玩把书本束之高阁,直到考试临头了才猛啃书,求佛菩萨保佑,结果不但成绩未尽理想,身心也同时萎靡不振了。这就是“临时抱佛脚”徒劳无功的道理。如果能把读书列为日常生活的一环,正如平时的行住坐卧一样的生活化,自然就能安全进入轨道,顺利完成求学过程。而念佛也同此道理,一定要平时称念,把念佛生活化、习惯化、平实化。有些人不相信念佛的力量,觉得“阿弥陀佛”才四个字,那里可能包括了恻隐、感激、关怀、亲切、正义等深意,甚至也能消灾延寿,增福添慧,真是不可思议。其实这是确切不虚的道理。有个信徒礼请法师到他家里诵经做佛事,法师开口就诵念阿弥陀佛。这个人听了,在一旁瞪眼睛说道:“喂!老和尚,请你来诵经消灾,你怎么三句不离阿弥陀佛呢!”法师不语,兀自反覆地称念不绝。“喂!阿弥陀佛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法师被他这么一问,突然出其不备地骂了他一句:“混蛋!”这个人莫名甚妙地被骂,心里很不是滋味,卷起袖子,一付来势汹汹的样子,很不服气地道:“你是个出家人,怎么可以出口伤人呢?”法师哈哈大笑说:“哈!混蛋才两个字,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了,阿弥陀佛四个字,怎么没有力量呢?”这个故事说明了念佛的意义与利益,有些人夜间走路害怕神鬼,步步惊魂胆战心惊的,便会唱起歌来壮胆,有了歌声陪伴,走在暗路上自然就不怕幢幢的鬼影了。连歌声都有如此力量,何况是称念阿弥陀佛的洪名圣号呢?为什么称念阿弥陀佛有如此大力量呢?阿弥陀佛四个字,照中国的语意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无量光象征阿弥陀在空间上,如同丽日普照无远弗届,光芒四射恒常不变,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慈悲也是绵延不绝,所度的众生更是无涯无际,无量寿代表阿弥陀佛在时间上,生命亘古常新,不生不灭。宇宙万物唯一超越时空局限的“阿弥陀佛”,就是真理本身。唯有阿弥陀佛四个字,才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我个人在念佛的过程中有一些心得和经验,有一次我主持佛七,佛七期间对念佛有特别的体会,有一天早上醒来,刷牙、盥洗时,口中自然就在称念阿弥陀佛;清水浸洒脸上,如同承受阿弥陀佛的甘露法雨,那么清凉舒服,一下子神采都飞扬了起来。吃饭的时候,也在念阿弥陀佛,感觉上不是在吃饭,而是在供养佛陀,一种无量功德的喜悦流露了。走在路上一步一步地也在念阿弥陀佛,感觉不是脚力在走,而是羽翼在飞,那么轻盈自在,身心如释重负地宽阔起来,真是无上的快乐。这种心身的阔大,带领我走入“无我”的境界。整个身心融入虚空之状态,而“空”一直是我受益匪浅的宝藏,所谓真空生妙有,从阿弥陀佛的四字洪名之中,生出无限的功德。我从念佛当中体验到宗教的信仰,是必须经过透悟的。一直到现在,我习惯成自然随时随地都是一声阿弥陀佛。甚至坐在车上,看到窗外沿路的电线杆,我每见一根就口诵一声阿弥陀佛,一根一声,交互成趣。每根柱子仿佛都是如来现身说法,我从中证悟了佛法就在一切日常机用的道理。各位在座的大家,无论男女,不分老幼,都可以一起来念佛。目前社会普遍呈现精神压力的紧缩状态,人人要求安身立命已经是很困难了,何况还要建立一所身心安住的家园,真不是容易。如果你把念佛当成日行一务,天天去念,自然修行有成,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有精诚做凭据,便能找到安住身心的地方了。从前有一个姓王的人,他开了一家打铁店,每次一边敲敲打打,就一边称念阿弥陀佛,几十年过去了,一直都维持念佛的习惯。他预知自己即将往生净土,于是就坐在打铁的台上说了四句话:“叮叮当当,久炼成钢,时辰已到,吾往西方。”然后恍似老僧入定,立地圆寂了。可见念佛并非出家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佛教始终有一个伟大的观念“人人皆可成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不论各位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藉念佛的修行,求得身心的自在安住。以下我介绍念佛的几种法门:(一)三到:口到、耳到、心到三到是念佛的基本要理,不仅要口诵清楚,耳听明白,更要了然于心。口、耳、心三到齐全了,自然就能得到灵应。现代青年自命甚高,对念佛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老太婆的事情,这种错误的知见竟使青年无法领受念佛的好处,成为徘徊于极乐净土门外的无缘人,实在是十分可惜的憾事。有一则笑话说西方极乐世界有个仓库,里面放置了许多眼睛、耳朵、嘴巴、手、脚等东西,这是什么意思呢?譬如现在有人用眼睛看人念佛,眼睛便可以往生净土。耳朵听人念佛号,耳朵就能往生净土。用手数念珠,手就可以往生净土。有的人眼也不看,耳也不听,只有脚跟着大家绕佛,脚也能往生净土。有的人懒惰成习,连耳朵、眼睛都不愿去听去看,只顾用心去感受,心便能往生净土。但是如果口、耳、心三样都能同时用力,自然都能一起往生极乐世界了。希望我们各位不仅只是身上的某一部门能够往生西方,而是整个身心都能跻登莲品。(二)三要:信心、愿力、行持信心、愿力、行持是往生净土的三要门,净土法门易行难信,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首先要对西方净土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心,确信有此法门,坚信三根可达,然后发愿往生,切实实践修持,必然能成。好比病患投医,先要相信医生的诊断,然后立志和医生合作要把病治好,努力服用药方,如此一来,沈疴的久病也能痊愈。(三)三声:大声、小声、心声大声念佛是口出大声,朗朗诵念佛号,让阿弥陀佛的无边功德加护身心,将无谓的烦恼杂念去除,念念弥陀圣号,便能往生极乐世界。所谓小声念佛就是在平时的进退行止之间,譬如走路举步、言笑寝食等日常生活中,轻轻称念佛号。而心声则是在家庭、学校等不便说话或开口的公共场所,乃至一切地方,随时随地将佛号默念于心,念念不离心,我心就是弥陀,如此必可扩大自己的身心与弥陀合而为一。(四)三业:身拜、口念、意想念佛要三业一起着力,身体一起一伏,缓慢庄严地顶礼弥陀,口中清清晰晰地称念弥陀圣号,意念明明白白地观想阿弥陀佛的慈悲,三业并用,必能水到渠成。(五)三法:持名、观想、实相念佛法门有多种门径,大要之有三种方法,一种为诵持阿弥陀佛圣号的持名,这是最为大众平常所采用的方法。一种为默默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慈悲、庄严、殊胜等种种功德的方法,这种方法更进一步,注重意念的专精不二。另外一种为实相念法。念佛的步骤,首先以称念弥陀佛号的正念来去除妄想散念,以正定来止住纷乱,但是如此还有念佛的人与被念的佛号,人境对待不能融合,念佛之道在以正念妄念,最后连这念佛的一念也泯除,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这无念而念念于心的境界,就是实相的念佛。(六)三时:平时、忙时、亡时念佛是随时随地、不分昼夜的,不但平时的行住坐卧要称念不断,连忙碌的分分秒秒也要把握念佛的机缘,尤其是临终一刻,更要用功勇猛,一心不乱、念念在兹,才能金台接引,随念往生。白居易有一首诗说:“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也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这首诗将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利益与妙用描写的最为贴切淋漓,净化身心要念阿弥陀,何况未来要脱离轮回苦,更需要称念阿弥陀。(七)三利:利己、利人、利国念佛不但能使自己增品向上,还可以利人。为什么念佛能利人呢?一个人念佛有成,无时无刻不将弥陀的慈悲智慧称诵在心,自然不生妄念,不侵犯人,更不会伤害众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便能呈现祥和的景象,所有邪恶暴戾、欺骗抢夺自然隐避不见了,而正义、公理、仁爱等善良道德自然推行,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更能万世太平。因此,念佛的效力和神用实在功德无量。三.身心安住的家园 明了身心活动的状况,并且知道净化身心的方法,接着要积极去建立我们幸福美满的家园。什么样的标准才可以称作我们美满的家园呢?我提出几点供各位参考:(一)没有肮脏的污染,只有清净的环境现在社会正在提倡美化人生运动,美化环境、美化学校、美化公共场所、美化社会、美化笑容。尤其是美化笑容最为重要,每一个人如果都面带慈蔼的笑容,打一个照面都能会心地莞尔一笑,不但调和了人际关系,更能增进社会的生趣祥和,达到社会美化的效果。但是这一切美化社会、美化人生的工作应该从美化家园做起,因为一个人如果缺乏家庭的温暖与关照,纵然装出一脸勉强的笑容,这个微笑也不能永恒隽永的。因此首先要美化我们的自家庭园,建设一个不但融洽而且艺术化的家庭,每一个人出门,都带着一颗微笑的心,走在路上触目尽是皆大欢喜、万象俱新的景象,这个社会还有不进步的道理吗?现在有喊出“爸爸回家吃晚饭”的口号,什么原因导致一家人不能团圆共食呢?主要还是夫妻的心理建设未臻健全。先生一天工作下来,身心疲惫回到家里,无非只是盼望着娇妻的守候和一屋的清洁温馨,但是做太太却未能把家庭整理得窗明几净,致使先生回家,一眼望去便是满幢污垢,惨不忍睹,既不能消除疲劳,反而加重烦躁,先生下班只好另寻他欢,免得回家受气了。因此,为人妻子的当守本分,把家布置成温暖的乐园;做人丈夫的应尽职责照顾家庭,互相体谅和关照,携手建立幸福的家园。(二)没有经济的占有,只有均富的日用一般家庭主妇的观念是先生只有挣钱的义务,没有拥钱的权利,其实正确的想法应该是“先生有使用金钱的权利,而太太有保管金钱的权利”。假如一对夫妻不了解经济的真谛,不知道金钱的处理方法,误以为家财万贯,买得起洋楼大厦,吃得起珍肴美食,穿得起绫罗绸缎才是富有,或是双方一意操权统财,都会造成家庭问题,引起家庭危机的,其实一个家庭的生活要建立在衣食无缺、和睦互敬的原则上,日用足以自给,不向外求便够了,何况夫妻幸福的条件本来就不是建立在金钱的互赖,而是对彼此感情的终生信任。(三)没有猜疑的误会,只有互相的信任幸福美满的家园要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互相的信任之上,猜忌、怀疑只会毁掉辛辛苦苦所建设的家庭。佛经上有一则譬喻:有一对年轻夫妇新婚燕尔,有一天丈夫提议到地窖去拿酒来对饮作乐,他打开酒罎子嗅着芳香扑鼻的陈年老酒,那里知道头一低下,看到坛里有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不由怒气中生,上来大骂妻子说:“不要脸的女人,竟然背着我偷人,还把人藏在酒坛里。”妻子受了不白之冤,气愤地跑到地窖,打开酒坛一看,妒火中烧,指着丈夫破口大骂:“没良心的东西,自己金屋藏娇,把个女人装在酒坛里,反过来冤枉我。”两个人你一句、我一语,彼此正在谩骂不可开交时,他们所皈依的婆罗门师父恰巧经过,两夫妻赶快拉住师父为他们评评理,婆罗门走到酒坛前,打开一看,不由分说拿起拐杖打两人的头说:“哼!不肖的徒弟,竟然瞒着我,再拜别的婆罗门为师父。”不等两夫妻分辩,气冲冲地拂袖而去。两夫妻一看把师父气走了,互相搬出恶毒的语言,骂着对方。这时走来了一位托钵乞食的比丘,问明了原因,带着怒令智昏的两夫妻,来到惹祸的酒坛之前,随手拿起一块大石头,对着酒坛用力投掷下去,只听“啷当”一声,男人、女人、婆罗门等一切假相,霎时均化为幻有。猜疑、误会使原本快乐的家园变成愁云密布的囚牢,唯有彼此信任、互相肯定,才能建造安住身心的快乐家园。(四)没有人我的是非,只有和谐的眷属我们的社会充满人我是非、恩怨利害,见不得别人有好处,放不下别人比自己强,互相攻讦、毁谤,彼此打击、破坏对方。祥和安乐的家园是彼此尊重,互相礼让,一人有庆,与有荣焉,别人有成就,能够随喜功德,赞叹欢喜。不管有缘无缘,大家都是一家人,和谐美满,其乐融融!(五)没有怨敌的相残,只有互助的友爱佛经上有一则六根会议的寓言,有一天眼、耳、鼻、口一起向眉毛抗议,毫无用处的眉毛为什么高高在上,而各有所司的眼、耳、鼻、口却要屈居下面呢?眉毛被攻击得招架不住,只好知趣地跑到最下面。但是大家一看,眉毛在下面很古怪,不像个人,不得已请眉毛又回到原位,这时大家终于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眉毛的无用乃真正的大用;觉悟到互助互爱才能共存,相残相杀只有灭亡。唇亡齿寒,忧戚与共,如兄如弟互相友爱的家园,才是我们身心所要安住的家园。(六)没有生活的劳累,只有安乐的满足在我们的现实生存世间,我们要为糊口的三餐,如牛似马的劳苦疲累不已,一生为了日用所需,忙忙碌碌攒聚经营。身心安住的理想家园,不必为生活而奔波困扰,享受“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的恬淡快乐。(七)没有阶级的差别,只有大众的平等我们的社会有秉赋上的贤愚智劣的先天不同,更有职位上贵贱轻重的人为差异。不合理的制度,制造了人间许多的矛盾、冲突,形成不平等的阶级歧视,譬如中国过去的帝王封建社会、印度的四种姓制度。从过去到现在,社会上第一太少了,绝对的权威只能有一个,而佛门有许多的第一。净土宗的弟子们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固然是第一,十方三世任何一佛也是第一,因为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佛佛固然道同不二,众生与佛也是平等无别,在佛教看来,任何一个众生都是具足佛性,无比尊贵,何来阶级的差别呢?(八)没有迫害,只有德化的和平娑婆世界里,由于立场的不同、利害的冲突,仍然不能免迫害,尤其遇上暴君专权掌政,人民所受的痛苦更是罄竹难书。身心安住的理想家园,有的只是道德的感化,而不是权术的控制;过的是和平自主的生活,而不是恐惧躲藏的苦难。快乐家园的政治生活,是转轮圣王德化的理想政治,而不是专横逼迫的权化政治。四.身心永恒的归宿 极乐世界是我们幸福的国土,是身心永久的故乡;涅槃解脱是我们安乐的世界,是身心安住的家园;清净佛国是我们究竟的依止,是身心永恒归宿。但是极乐世界的往生,需要靠现世人生的千番历炼、百般修行,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境地。涅槃的证悟需要落实于生死苦海,去观照染净不二的实相,才能成就涅槃的解脱妙果。佛国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来流光,而在当下人间净土的建立,现世人生的庄严。因此,我们目前所要努力的是去净化我们的现世生活,使它成为美满、幸福、快乐、光明的归宿,能够如此,这个归宿必定是我们身心得以安住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