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佛教知识 >> 圣严法师《结真正的善缘》

圣严法师《结真正的善缘》

教中有「结缘」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支持、协助,共同走上良善、光明的道路,所以「广结善缘」其实就是「普渡众生」。但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与他人结缘呢?无论是用物质的援助或情感的关怀,只要不离开佛法的精神,都是与众生结缘的方式。

一般人多半是用物质来与他人结缘,但如果懂得佛法,便可以用佛法来协助人、劝勉人,希望他们以后也可以用佛法来帮助自己,这才是最好的帮助方式。因为,如果只依靠别人的帮助,那是不可靠、不长久的,就像生了病只会不断地去看医生,却不愿调整自己错误的生活习惯,那是无法真正痊愈的。

有一次我问一位长期看心理医生的人:「为什么要看心理医生呢?」他说:「这不奇怪,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定时吃饭,少一餐都不行,看心理医生也要定期去,一星期就要看两三次。」他的解释好像言之成理,其实似是而非。因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应该是找出治本的方法,不能只是治标而已,更不能以和稀泥的心态逃避,否则,当下好像问题解决了,其实并不彻底。如果能用佛法来解决,就不单是治标,也能治本。用佛法来处理心理上的问题,那是最究竟,也是最彻底的。所以,用佛法来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结缘方式。

但是,结缘也有清净、染污的分别,端看我们用何种心态来与别人结缘,以清净的心所结的缘是净缘,以染污的心所结的缘就是染缘。所谓的染污心,就是内心别有目的,期待、盼望别人能有所回馈,这种缘会让彼此困扰、纠缠,到最后可能反而成为恶缘,彼此结仇、结恨,像这种缘还是少结为妙。

结缘一词在民间信仰中,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例如,「了缘」这个观念,特别是有所谓「七世夫妻」的说法,认为男女双方在过去世结了很深的缘,如果没有当足七辈子的夫妻,两个人的缘分就无法了断。

其实这根本不是佛教的观念,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因果、因缘关系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两个人之间原本只有很浅的关系,由于种种的因素,都有可能继续愈涉愈深,就像藤和丝缠在一起,只要一用力就会愈缠愈紧、愈缠愈乱,没完没了。因缘因果是相续不断的,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了缘」这个观念似是而非,「七世夫妻」更是小说中的想像罢了。

此外,民间还有「还愿」的说法,认为庙里的神明达成了自己的请愿,就要用牺牲或祭祀的方式来还愿,这种报酬的性质也和佛教的观念背道而驰。佛教众生的救助应该是毫无条件的,例如:我用佛法来帮助别人,是没有条件的,不会因为某个信众供养我比较多,我就对他特别好。就我个人而言,别人对我好也好,对我坏也罢,我都不抱分别心,只要是愿意接受佛法的人,我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

所以,佛法不说纠缠不清的「了缘」,也不说报酬式的「还愿」,这观念应该要厘清,才能真正与众人广结善缘。

教中有「结缘」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支持、协助,共同走上良善、光明的道路,所以「广结善缘」其实就是「普渡众生」。但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与他人结缘呢?无论是用物质的援助或情感的关怀,只要不离开佛法的精神,都是与众生结缘的方式。一般人多半是用物质来与他人结缘,但如果懂得佛法,便可以用佛法来协助人、劝勉人,希望他们以后也可以用佛法来帮助自己,这才是最好的帮助方式。因为,如果只依靠别人的帮助,那是不可靠、不长久的,就像生了病只会不断地去看医生,却不愿调整自己错误的生活习惯,那是无法真正痊愈的。有一次我问一位长期看心理医生的人:「为什么要看心理医生呢?」他说:「这不奇怪,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定时吃饭,少一餐都不行,看心理医生也要定期去,一星期就要看两三次。」他的解释好像言之成理,其实似是而非。因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应该是找出治本的方法,不能只是治标而已,更不能以和稀泥的心态逃避,否则,当下好像问题解决了,其实并不彻底。如果能用佛法来解决,就不单是治标,也能治本。用佛法来处理心理上的问题,那是最究竟,也是最彻底的。所以,用佛法来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结缘方式。但是,结缘也有清净、染污的分别,端看我们用何种心态来与别人结缘,以清净的心所结的缘是净缘,以染污的心所结的缘就是染缘。所谓的染污心,就是内心别有目的,期待、盼望别人能有所回馈,这种缘会让彼此困扰、纠缠,到最后可能反而成为恶缘,彼此结仇、结恨,像这种缘还是少结为妙。结缘一词在民间信仰中,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例如,「了缘」这个观念,特别是有所谓「七世夫妻」的说法,认为男女双方在过去世结了很深的缘,如果没有当足七辈子的夫妻,两个人的缘分就无法了断。其实这根本不是佛教的观念,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因果、因缘关系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两个人之间原本只有很浅的关系,由于种种的因素,都有可能继续愈涉愈深,就像藤和丝缠在一起,只要一用力就会愈缠愈紧、愈缠愈乱,没完没了。因缘因果是相续不断的,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了缘」这个观念似是而非,「七世夫妻」更是小说中的想像罢了。此外,民间还有「还愿」的说法,认为庙里的神明达成了自己的请愿,就要用牺牲或祭祀的方式来还愿,这种报酬的性质也和佛教的观念背道而驰。佛教众生的救助应该是毫无条件的,例如:我用佛法来帮助别人,是没有条件的,不会因为某个信众供养我比较多,我就对他特别好。就我个人而言,别人对我好也好,对我坏也罢,我都不抱分别心,只要是愿意接受佛法的人,我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所以,佛法不说纠缠不清的「了缘」,也不说报酬式的「还愿」,这观念应该要厘清,才能真正与众人广结善缘。

Directory '/Data/TemplatesCompiled'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