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讲经,住在寿冶老和尚蓝塘道光明讲堂的道场。佛堂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两句话很值得警惕。这二十多年人事的变化很大,许多的同参道友都已往生,再回头看看自己,年岁也一年比一年老,人到老时,经验阅历警觉性确实比较高,看看别人都过世了,逐渐就轮到自己,所以应当想想这一生怎样过的?这一生中做了什么?
佛经里的一切教诲都是真实不虚的,而迷惑的人永远放不下情执,念念都为自身著想,在短短数十寒暑里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真是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就如同这对联上所讲的恩怨债务。所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辗转循环没完没了。
实在说,人与人之间的恩是假的,怨是真的。因为恩容易变成怨,怨很难转变成恩,这是一定的道理。何以会有这种情形?佛说得好,一切众生在六道里面烦恼习气太重,烦恼的心所就有二十六种,每一种都深广无际,而善心所只有十一种。尤其现在我们居住的大环境,六根所接触都是增长烦恼,很少能增长善根。自己无始的无明习气,加上现在生活的环境,所以肯定是报怨的多,报恩的少,讨债的多,还债的少;欠债不还,欠债还赖债。明白人了解事实真相,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要早一天移民到极乐世界去。
如同《观经》讲的韦提希夫人,遭遇家庭的变故后忽然觉悟,向世尊请教一个安稳没有恶缘的处所,她想往生。世尊非常慈悲,将十方世界的刹土,展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选择。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世尊介绍给她,是她自己的选择。世尊赞叹她、教导她往生的方法,这是最善的选择,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顺境中比较容易迷惑,逆境、逆缘里反而能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正所谓“逆增上缘”。会学的人,顺、逆都是好境界,善人、恶人都是真善知识,所以感恩尊敬的心决定是相同。
佛告诉我们往生净土不难,难在不明其中的道理,佛帮助我们解决这个困难,就是读诵大乘,特别是“净宗五经一论”,要细心的去参究。我们希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要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喜欢心、愿心才能生起。另一个困难是佛帮不上忙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佛说得很清楚,这一定要靠自己觉悟、下功夫,将毛病习气控制住,不要让它发作。控制住就是伏烦恼,果然能控制住就决定得生。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来控制,不是断烦恼,是伏烦恼。伏烦恼的功夫,只要真正肯干,决定做得到,所以是“万修万人去”。我们要特别注意,若烦恼习气无法控制,依然会发作,这一生就无法往生。
自己要认真努力去做,要热心的去帮助别人、劝导别人。可是劝人也有时节因缘,人家肯接受,我们就好好劝导他;若不肯接受,劝一次、两次、三次,就不可以再劝。孔老夫子说得好,“朋友数,思疏矣!”虽是很好的朋友,说得次数太多,人家就讨厌你,交情就疏远了。
所以,说话、劝人也有分寸,那就是看个人缘分。诸佛如来都无法勉强众生,众生不接受的时候,诸佛如来就不来这个世间,来这个世间没有意义。诸佛如来懂得人情世故,众生热烈向往,非常欢迎善法,佛就示现住世,菩萨围绕。众生随顺烦恼、习气,佛菩萨就不会到世间来。
妖魔鬼怪是随顺烦恼、习气,你与妖魔鬼怪志同道合,妖魔鬼怪就来了,果报当然是苦的。几时受够了苦报,有后悔、回头的想法,这一念心才动,佛菩萨就来了,这是感应道交。极其微细的念头,甚至于我们自己都不能觉察,而这个念头的波动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刹那际就遍布,所以与诸佛菩萨能有强烈的感应,这是真实话。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相信经上讲的这些事实,不仅是言语造作,乃至于起心动念,我们能清楚明白;连虚空法界诸佛如来、菩萨、声闻、缘觉、一切众生,没有见不到、听不到的。这不只是儒家所讲,“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因此,我们要瞒世间愚痴的人容易,但诸佛菩萨瞒不过,连鬼神也瞒不过。鬼神有五通,所以古人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也是事实真相。
佛教导我们出离三界的方法,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念佛的要领,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说得这么简单扼要,便于我们记忆,念念不忘,依教奉行。佛教导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三福、六和、六度,这些开示精要到了极处,一定要做到。特别是三福,三福展开就是圆满的佛法,一切诸佛所说的微妙之法,浓缩在十一句之中。菩萨所修,如来所行,总不外普贤十愿。“普贤”两个字的意思我们要明白,普是平等心,贤是清净、觉,所以普贤两个字又何尝不是《无量寿经》所讲的清净、平等、觉?念念于此相应,行行于此相应,就是普贤行。念念行行归结到三福、六和、六度,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孝养父母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奉事师长也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乃至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换言之,都是清净心、平等心、觉心里生起,这是真正的自利利他。依这个基础历炼,求生西方净土就决定往生。
我们自己修行要这样修法,若将来有个道场领导大众,也要这样修法。领众是教化一方,责任很大,教好是自己的本分,教的不好就是罪业。一定要晓得责任之重大,决定不能贻误众生,更不可误导众生。我们智慧没开,没有神通、没有德能也行,印光大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即“老实念佛”,决定没有过失。
若有一个道场,开一个念佛堂,一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日常生活行持,处事待人应酬,守住三福、六和、六度的原则,就成功了,就能消灾免难,破除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佛往生净土。到极乐世界,智慧开了,古人所谓“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得弥陀佛力的加持、教诲,很快就作佛了。作佛之后,十方世界过去有缘的众生要依你得度,你也能像过去的诸佛如来一样,分身法界,广度有情,圆满功德。
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讲经,住在寿冶老和尚蓝塘道光明讲堂的道场。佛堂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两句话很值得警惕。这二十多年人事的变化很大,许多的同参道友都已往生,再回头看看自己,年岁也一年比一年老,人到老时,经验阅历警觉性确实比较高,看看别人都过世了,逐渐就轮到自己,所以应当想想这一生怎样过的?这一生中做了什么?佛经里的一切教诲都是真实不虚的,而迷惑的人永远放不下情执,念念都为自身著想,在短短数十寒暑里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真是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就如同这对联上所讲的恩怨债务。所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辗转循环没完没了。实在说,人与人之间的恩是假的,怨是真的。因为恩容易变成怨,怨很难转变成恩,这是一定的道理。何以会有这种情形?佛说得好,一切众生在六道里面烦恼习气太重,烦恼的心所就有二十六种,每一种都深广无际,而善心所只有十一种。尤其现在我们居住的大环境,六根所接触都是增长烦恼,很少能增长善根。自己无始的无明习气,加上现在生活的环境,所以肯定是报怨的多,报恩的少,讨债的多,还债的少;欠债不还,欠债还赖债。明白人了解事实真相,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要早一天移民到极乐世界去。如同《观经》讲的韦提希夫人,遭遇家庭的变故后忽然觉悟,向世尊请教一个安稳没有恶缘的处所,她想往生。世尊非常慈悲,将十方世界的刹土,展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选择。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世尊介绍给她,是她自己的选择。世尊赞叹她、教导她往生的方法,这是最善的选择,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顺境中比较容易迷惑,逆境、逆缘里反而能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正所谓“逆增上缘”。会学的人,顺、逆都是好境界,善人、恶人都是真善知识,所以感恩尊敬的心决定是相同。佛告诉我们往生净土不难,难在不明其中的道理,佛帮助我们解决这个困难,就是读诵大乘,特别是“净宗五经一论”,要细心的去参究。我们希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要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喜欢心、愿心才能生起。另一个困难是佛帮不上忙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佛说得很清楚,这一定要靠自己觉悟、下功夫,将毛病习气控制住,不要让它发作。控制住就是伏烦恼,果然能控制住就决定得生。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来控制,不是断烦恼,是伏烦恼。伏烦恼的功夫,只要真正肯干,决定做得到,所以是“万修万人去”。我们要特别注意,若烦恼习气无法控制,依然会发作,这一生就无法往生。自己要认真努力去做,要热心的去帮助别人、劝导别人。可是劝人也有时节因缘,人家肯接受,我们就好好劝导他;若不肯接受,劝一次、两次、三次,就不可以再劝。孔老夫子说得好,“朋友数,思疏矣!”虽是很好的朋友,说得次数太多,人家就讨厌你,交情就疏远了。所以,说话、劝人也有分寸,那就是看个人缘分。诸佛如来都无法勉强众生,众生不接受的时候,诸佛如来就不来这个世间,来这个世间没有意义。诸佛如来懂得人情世故,众生热烈向往,非常欢迎善法,佛就示现住世,菩萨围绕。众生随顺烦恼、习气,佛菩萨就不会到世间来。妖魔鬼怪是随顺烦恼、习气,你与妖魔鬼怪志同道合,妖魔鬼怪就来了,果报当然是苦的。几时受够了苦报,有后悔、回头的想法,这一念心才动,佛菩萨就来了,这是感应道交。极其微细的念头,甚至于我们自己都不能觉察,而这个念头的波动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刹那际就遍布,所以与诸佛菩萨能有强烈的感应,这是真实话。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相信经上讲的这些事实,不仅是言语造作,乃至于起心动念,我们能清楚明白;连虚空法界诸佛如来、菩萨、声闻、缘觉、一切众生,没有见不到、听不到的。这不只是儒家所讲,“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因此,我们要瞒世间愚痴的人容易,但诸佛菩萨瞒不过,连鬼神也瞒不过。鬼神有五通,所以古人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也是事实真相。佛教导我们出离三界的方法,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念佛的要领,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说得这么简单扼要,便于我们记忆,念念不忘,依教奉行。佛教导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三福、六和、六度,这些开示精要到了极处,一定要做到。特别是三福,三福展开就是圆满的佛法,一切诸佛所说的微妙之法,浓缩在十一句之中。菩萨所修,如来所行,总不外普贤十愿。“普贤”两个字的意思我们要明白,普是平等心,贤是清净、觉,所以普贤两个字又何尝不是《无量寿经》所讲的清净、平等、觉?念念于此相应,行行于此相应,就是普贤行。念念行行归结到三福、六和、六度,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孝养父母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奉事师长也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乃至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换言之,都是清净心、平等心、觉心里生起,这是真正的自利利他。依这个基础历炼,求生西方净土就决定往生。我们自己修行要这样修法,若将来有个道场领导大众,也要这样修法。领众是教化一方,责任很大,教好是自己的本分,教的不好就是罪业。一定要晓得责任之重大,决定不能贻误众生,更不可误导众生。我们智慧没开,没有神通、没有德能也行,印光大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即“老实念佛”,决定没有过失。若有一个道场,开一个念佛堂,一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日常生活行持,处事待人应酬,守住三福、六和、六度的原则,就成功了,就能消灾免难,破除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佛往生净土。到极乐世界,智慧开了,古人所谓“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得弥陀佛力的加持、教诲,很快就作佛了。作佛之后,十方世界过去有缘的众生要依你得度,你也能像过去的诸佛如来一样,分身法界,广度有情,圆满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