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教学着重在品学兼优,中国古代有所谓‘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学问品德达到高度的水平,就可以担任国家的公职,为人民服务。佛法的修学着重在‘解行相应’,三皈依誓词‘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就是解行达到圆满。解是属于慧,行是属于福,解行是因,福慧是果报。所以成佛就是智慧与福报都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此时就能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佛菩萨为众生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所谓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所以服务的项目也是达到究竟圆满。佛是我们的老师,学生要向老师学习,老师是我们最好的模范,老师一生为众生服务,我们学佛也要发这个心愿。有此心愿,就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实行。菩萨闻思修三慧,闻法、思惟是开解,修行就是把所理解的落实到生活上,行与解相应就称作德行,能明白、领悟佛的教诲。
修行法门无量无边。欧阳竟无居士说:真正修行不拘形式。佛法在近两百年当中,过分局限于形式,形式虽有好处,但是迷于形式、执着形式就错了,佛法是破妄想、分别、执着的。譬如,到念佛堂念佛是形式,要是过分执着非到念佛堂念佛不可,这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佛要怎么念?中国的文字,‘念’不是口念,念是‘今’、‘心’,现前这一念心。真正的念就是一念自性,这一念当中与佛相应,就是念佛。你的心是佛心,愿是佛愿,口是佛言,行是佛行,那就是真念佛、真修行,这样才能普利一切众生。
六祖惠能大师是真正修禅定者,他并没有在禅堂里面壁枯坐,而是在碓房里劈柴舂米,天天干活工作,那是修禅定。何谓禅定?外不着相谓之‘禅’,内不动心谓之‘定’。所以他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也不会累,因为他在禅定当中。工作没有着工作相,工作里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不会累。我们今天做了几个小时的工作,就觉得‘我做了好多工作,好累!’所以就累了。人家是真正做到‘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就在禅定当中,禅定就是念佛,他的‘心愿解行’统统与佛相应。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形式就不是很重要,你就晓得怎样真正念佛、真正用功,解行相应,品学兼优。心与佛的心愿相应、相结合,故读经是念佛,研究教理也是念佛。
讲到究竟之处,心行与自性相应,那是真念佛,是圆圆满满的念佛。因为性就是佛,佛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自己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更容易体会、理解的说法,就是起心动念不管是对人、对事、对物,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种心相应,是真念佛。反之,那就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果然与这五种心相应,纵使一天到晚一句佛号也没有念,也是真念佛人。
佛的心、愿、解,表现在外面,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要做出念佛的样子,这是化他。否则,劝别人念佛,自己不念佛,人家不会相信。真正念佛人的生活表现,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看破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理事、因果清楚明白。放下是心里面对于世出世间法,一丝毫都不沾染;不是事情不做,事情照做,做得比别人还要积极、还要好,而心地清净丝毫不染着。这是菩萨行,前面五种心是菩提心。能够将之落实是真修行,能够理解明白是真智慧。所以世尊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归纳起来就是这二十个字。
学讲经的同学每星期要到念佛堂念三十六个小时,因为你不去念佛,人家瞧不起你。像从前谛闲老法师是讲经说法者,也是再来人。有人问他:‘你有没有参过禅?’‘没有!’大家认为他只有解没有行,所以讲经就没有人听。于是他就到镇江金山寺的禅堂去坐禅,做出个样子,大家就相信了。上次,仁德老法师到此地来访问,看到我们修学的方法,有解有行,他很佩服。
菩萨教化众生不舍方便,这就是佛家讲的‘善巧方便’。我在讲《地藏经》时,特别详细解说‘四摄法’与‘四悉檀’,就是希望大家真正明了其中意思,这对现在人太重要了。四悉檀是诸佛菩萨服务一切众生的最高指导原则,而四摄法是落实的原则。你要是学会了,你就会做人,你到处都受人欢迎,连妖魔鬼怪也欢迎你,这样才能普度众生;普度众生用现代话讲,就是服务一切众生。所以诸佛菩萨在九法界到处受人欢迎,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应当要学习,应当要落实。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不但你帮助别人,人家不接受,连自己修学也不能成就。
特别在现前时代,这个时代有灾难。灾难能否避免?非常困难。我们今天所做的、所学的、所修的,就是避免灾难的方法。不但自己要避免,还要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我们不认真努力怎么行?自己受苦受难无所谓,看到广大的众生受苦受难,不忍心!怎么帮助?一定要求学问,要开智慧,要提升自己的品德。灾难是怎么来的?是从邪知、邪见、邪行里生出来的。佛法讲了一个最高的原理:‘境随心转’,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是随心转,依报随着正报转。人心善,灾难就没有了;人心不善,灾难就来了。
灾难肯定有,因为整个世界大多数人的心不善,我们住在这个地方是共业所感。生在这个年代,是幸与不幸,就在一念之间;有人认为自己心行善良,却受大家连累遭这个苦难,很不幸;反过来想,我生在这个时代,众生这么苦难,我认真努力修学来帮助他们,那也很幸运。
我们要发愿、要发心作救世主,到世间来才有意义、有价值,不是来跟大家一起受苦受难的,要把这种心理、念头转过来。至于能做多少,尽心尽力就是功德圆满。
现在人生活,心是漂浮的,从前人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居住在什么样的环境,心都是安定的。安而后有乐,整天心神不安,怎么会有乐?今天的乐是打吗啡、吸毒之乐。吸毒是比喻,争名夺利,奢侈浪费,伦理道德完全毁弃,这就是吸毒;六根接触六尘起贪嗔痴三毒,这就是吸毒,造极重的罪业。现前所受的天灾人祸,这是‘花报’,果报在三途。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佛法,明了此事实真相。多少人迷惑在其中,永远不会省悟,眼看着他造业、堕落,佛菩萨纵然慈悲,也无法救他。必须等他的罪业受满了,省悟过来,佛菩萨才能度他。
佛法的经论看似容易,实际上字字句句含摄无量义。从深度上讲,其深无底,其广无边,任何一部经典,不仅一生学不尽,生生世世都学不尽。因为经典与自性相应,字字句句都是性德的流露,性德无有穷尽、无有边际,道理在此地。佛在经论上教诫我们,要‘深解义趣’、‘广学多闻’,但是一般人修学往往错会意思,以为‘广学多闻’是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听,这是完全错会了。广学跟深解都是一门深入,一门怎么能称为广学?一门见性就广了,‘一经通一切经通’,一经学通了,一切经都通了。
譬如圆有圆心,圆周上任何一点都能通到圆心,通到圆心一切就通了;通不到圆心,只能通一门,第二门就通不到。要如何通到圆心?一门深入。圆心是自性,圆周是自性变现的法相。佛家的圆心,宗门称为‘明心见性’,教下称为‘大开圆解’,净土宗称为‘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意思是相同的。所以修学要专、要精。你要是从圆球上的点点滴滴去学,永远学不尽。你达到圆心,全部都包括了,世出世间法全都通达,才能开智慧,无量无边的法门立刻就圆融了。
所以,圆球上任何一点(任何法门)都能通到圆心,这称作‘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但佛法如是,世间法亦复如是。世出世法都从这一心变现出来的,一心是真佛。佛菩萨苦口婆心,千言万语,反覆叮咛,可惜我们把意思错会了,依旧盲修瞎练。会学的人,一念之间,念头转过来就成功了。凡圣不隔毫端,就看这一念能否转得过来。
在中国一千年前,《金刚经》最适合当时人修学,所以《金刚经》在中国流行最普遍。因为《金刚经》非常适合当时众生的根性,但现代不行,没有人懂得《金刚经》;纵然懂得了,实在讲也做不到。而在这个时代,《无量寿经》最契机,最适合现代人修学。《无量寿经》教我们修行:‘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此三句如何落实?就是十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就是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是不淫欲);‘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不贪、不嗔、不痴。这比《金刚经》容易太多了,讲得很具体。若能将这几句话做到,你的德行修养,在现前时代就很希有、很难得。
这三句十善从哪里做起?从不妄语始。若对人还不敢讲真话,什么都不要谈了。外国人讲‘隐私权’,隐私就是不可以说真话,这是错误的。司马光一生的成就,就是‘事无不可告人言’,心地光明磊落。学佛从哪里学起?‘诚实’。有隐私很痛苦,这个也怕人知道,那个也怕人知道,这样过得多难受,压力多大。一切透明化,没有一丝毫的隐瞒,就得自在、快乐。人生苦短,何必自己对自己那么多约束,为何不生活得快乐一点?佛得大自在,诚实的人得大自在,样样事情都要隐瞒的人很可怜。
我们今天提倡绝不好高骛远,只希望能将五戒十善做好,念佛就决定得生净土。五戒十善是德行,将佛陀在经中的教诲真正做到,真正落实,那就是品德的修养。念佛堂还是要去,五戒十善修好了,持戒念佛。在念佛堂是属于影响众,认真念佛,解行相应,令初学之人生起信心、欢喜心,这属于自行化他。
一般人对出家人格外尊重、敬仰,不管你有无德行,穿上这身衣服,人家对你的看法就不一样,你是佛弟子。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我像不像佛弟子。怎样才像佛弟子?天天接受佛的教诲,天天奉行佛的教训,这就是佛弟子。经里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是对于佛所教的完全接受,能信、能解、能行;持是保持,天天做,时时做,一时一刻都不放松。
我的观念是出家人要住广单,一般讲通铺,睡觉的时候大家互相看着,所谓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自己会约束自己,不可以放逸,道业才能有成就。如果一个人一个房间,就会放逸、懒散。从前寺院丛林,年岁老了,行动不方便者,才能有一个小房间。这是佛家讲的‘依众靠众’,自己烦恼重、习气重,没有办法约束自己,希望靠大家的帮助。
佛法里非常重视这个方法,这不是释迦牟尼佛提倡的,是中国百丈禅师、马祖道一和尚二人提倡的,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世尊当年在世,学生的智慧德行很好,都接受佛的教诲,各个都能认真修学。但是僧团还是做一个模范给我们看,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个人在树下打坐,休息养神,也是互相看着。我们要能体会这种作法,这都是提供我们现前修学的好资料,能避免盲修瞎练,避免种种错误、过失,才能成就自己的道业,帮助社会大众。
世间教学着重在品学兼优,中国古代有所谓‘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学问品德达到高度的水平,就可以担任国家的公职,为人民服务。佛法的修学着重在‘解行相应’,三皈依誓词‘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就是解行达到圆满。解是属于慧,行是属于福,解行是因,福慧是果报。所以成佛就是智慧与福报都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此时就能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佛菩萨为众生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所谓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所以服务的项目也是达到究竟圆满。佛是我们的老师,学生要向老师学习,老师是我们最好的模范,老师一生为众生服务,我们学佛也要发这个心愿。有此心愿,就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实行。菩萨闻思修三慧,闻法、思惟是开解,修行就是把所理解的落实到生活上,行与解相应就称作德行,能明白、领悟佛的教诲。修行法门无量无边。欧阳竟无居士说:真正修行不拘形式。佛法在近两百年当中,过分局限于形式,形式虽有好处,但是迷于形式、执着形式就错了,佛法是破妄想、分别、执着的。譬如,到念佛堂念佛是形式,要是过分执着非到念佛堂念佛不可,这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佛要怎么念?中国的文字,‘念’不是口念,念是‘今’、‘心’,现前这一念心。真正的念就是一念自性,这一念当中与佛相应,就是念佛。你的心是佛心,愿是佛愿,口是佛言,行是佛行,那就是真念佛、真修行,这样才能普利一切众生。六祖惠能大师是真正修禅定者,他并没有在禅堂里面壁枯坐,而是在碓房里劈柴舂米,天天干活工作,那是修禅定。何谓禅定?外不着相谓之‘禅’,内不动心谓之‘定’。所以他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也不会累,因为他在禅定当中。工作没有着工作相,工作里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不会累。我们今天做了几个小时的工作,就觉得‘我做了好多工作,好累!’所以就累了。人家是真正做到‘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就在禅定当中,禅定就是念佛,他的‘心愿解行’统统与佛相应。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形式就不是很重要,你就晓得怎样真正念佛、真正用功,解行相应,品学兼优。心与佛的心愿相应、相结合,故读经是念佛,研究教理也是念佛。讲到究竟之处,心行与自性相应,那是真念佛,是圆圆满满的念佛。因为性就是佛,佛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自己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更容易体会、理解的说法,就是起心动念不管是对人、对事、对物,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种心相应,是真念佛。反之,那就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果然与这五种心相应,纵使一天到晚一句佛号也没有念,也是真念佛人。佛的心、愿、解,表现在外面,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要做出念佛的样子,这是化他。否则,劝别人念佛,自己不念佛,人家不会相信。真正念佛人的生活表现,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看破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理事、因果清楚明白。放下是心里面对于世出世间法,一丝毫都不沾染;不是事情不做,事情照做,做得比别人还要积极、还要好,而心地清净丝毫不染着。这是菩萨行,前面五种心是菩提心。能够将之落实是真修行,能够理解明白是真智慧。所以世尊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归纳起来就是这二十个字。学讲经的同学每星期要到念佛堂念三十六个小时,因为你不去念佛,人家瞧不起你。像从前谛闲老法师是讲经说法者,也是再来人。有人问他:‘你有没有参过禅?’‘没有!’大家认为他只有解没有行,所以讲经就没有人听。于是他就到镇江金山寺的禅堂去坐禅,做出个样子,大家就相信了。上次,仁德老法师到此地来访问,看到我们修学的方法,有解有行,他很佩服。菩萨教化众生不舍方便,这就是佛家讲的‘善巧方便’。我在讲《地藏经》时,特别详细解说‘四摄法’与‘四悉檀’,就是希望大家真正明了其中意思,这对现在人太重要了。四悉檀是诸佛菩萨服务一切众生的最高指导原则,而四摄法是落实的原则。你要是学会了,你就会做人,你到处都受人欢迎,连妖魔鬼怪也欢迎你,这样才能普度众生;普度众生用现代话讲,就是服务一切众生。所以诸佛菩萨在九法界到处受人欢迎,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应当要学习,应当要落实。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不但你帮助别人,人家不接受,连自己修学也不能成就。特别在现前时代,这个时代有灾难。灾难能否避免?非常困难。我们今天所做的、所学的、所修的,就是避免灾难的方法。不但自己要避免,还要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我们不认真努力怎么行?自己受苦受难无所谓,看到广大的众生受苦受难,不忍心!怎么帮助?一定要求学问,要开智慧,要提升自己的品德。灾难是怎么来的?是从邪知、邪见、邪行里生出来的。佛法讲了一个最高的原理:‘境随心转’,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是随心转,依报随着正报转。人心善,灾难就没有了;人心不善,灾难就来了。灾难肯定有,因为整个世界大多数人的心不善,我们住在这个地方是共业所感。生在这个年代,是幸与不幸,就在一念之间;有人认为自己心行善良,却受大家连累遭这个苦难,很不幸;反过来想,我生在这个时代,众生这么苦难,我认真努力修学来帮助他们,那也很幸运。我们要发愿、要发心作救世主,到世间来才有意义、有价值,不是来跟大家一起受苦受难的,要把这种心理、念头转过来。至于能做多少,尽心尽力就是功德圆满。现在人生活,心是漂浮的,从前人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居住在什么样的环境,心都是安定的。安而后有乐,整天心神不安,怎么会有乐?今天的乐是打吗啡、吸毒之乐。吸毒是比喻,争名夺利,奢侈浪费,伦理道德完全毁弃,这就是吸毒;六根接触六尘起贪嗔痴三毒,这就是吸毒,造极重的罪业。现前所受的天灾人祸,这是‘花报’,果报在三途。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佛法,明了此事实真相。多少人迷惑在其中,永远不会省悟,眼看着他造业、堕落,佛菩萨纵然慈悲,也无法救他。必须等他的罪业受满了,省悟过来,佛菩萨才能度他。佛法的经论看似容易,实际上字字句句含摄无量义。从深度上讲,其深无底,其广无边,任何一部经典,不仅一生学不尽,生生世世都学不尽。因为经典与自性相应,字字句句都是性德的流露,性德无有穷尽、无有边际,道理在此地。佛在经论上教诫我们,要‘深解义趣’、‘广学多闻’,但是一般人修学往往错会意思,以为‘广学多闻’是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听,这是完全错会了。广学跟深解都是一门深入,一门怎么能称为广学?一门见性就广了,‘一经通一切经通’,一经学通了,一切经都通了。譬如圆有圆心,圆周上任何一点都能通到圆心,通到圆心一切就通了;通不到圆心,只能通一门,第二门就通不到。要如何通到圆心?一门深入。圆心是自性,圆周是自性变现的法相。佛家的圆心,宗门称为‘明心见性’,教下称为‘大开圆解’,净土宗称为‘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意思是相同的。所以修学要专、要精。你要是从圆球上的点点滴滴去学,永远学不尽。你达到圆心,全部都包括了,世出世间法全都通达,才能开智慧,无量无边的法门立刻就圆融了。所以,圆球上任何一点(任何法门)都能通到圆心,这称作‘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但佛法如是,世间法亦复如是。世出世法都从这一心变现出来的,一心是真佛。佛菩萨苦口婆心,千言万语,反覆叮咛,可惜我们把意思错会了,依旧盲修瞎练。会学的人,一念之间,念头转过来就成功了。凡圣不隔毫端,就看这一念能否转得过来。在中国一千年前,《金刚经》最适合当时人修学,所以《金刚经》在中国流行最普遍。因为《金刚经》非常适合当时众生的根性,但现代不行,没有人懂得《金刚经》;纵然懂得了,实在讲也做不到。而在这个时代,《无量寿经》最契机,最适合现代人修学。《无量寿经》教我们修行:‘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此三句如何落实?就是十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就是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是不淫欲);‘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不贪、不嗔、不痴。这比《金刚经》容易太多了,讲得很具体。若能将这几句话做到,你的德行修养,在现前时代就很希有、很难得。这三句十善从哪里做起?从不妄语始。若对人还不敢讲真话,什么都不要谈了。外国人讲‘隐私权’,隐私就是不可以说真话,这是错误的。司马光一生的成就,就是‘事无不可告人言’,心地光明磊落。学佛从哪里学起?‘诚实’。有隐私很痛苦,这个也怕人知道,那个也怕人知道,这样过得多难受,压力多大。一切透明化,没有一丝毫的隐瞒,就得自在、快乐。人生苦短,何必自己对自己那么多约束,为何不生活得快乐一点?佛得大自在,诚实的人得大自在,样样事情都要隐瞒的人很可怜。我们今天提倡绝不好高骛远,只希望能将五戒十善做好,念佛就决定得生净土。五戒十善是德行,将佛陀在经中的教诲真正做到,真正落实,那就是品德的修养。念佛堂还是要去,五戒十善修好了,持戒念佛。在念佛堂是属于影响众,认真念佛,解行相应,令初学之人生起信心、欢喜心,这属于自行化他。一般人对出家人格外尊重、敬仰,不管你有无德行,穿上这身衣服,人家对你的看法就不一样,你是佛弟子。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我像不像佛弟子。怎样才像佛弟子?天天接受佛的教诲,天天奉行佛的教训,这就是佛弟子。经里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是对于佛所教的完全接受,能信、能解、能行;持是保持,天天做,时时做,一时一刻都不放松。我的观念是出家人要住广单,一般讲通铺,睡觉的时候大家互相看着,所谓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自己会约束自己,不可以放逸,道业才能有成就。如果一个人一个房间,就会放逸、懒散。从前寺院丛林,年岁老了,行动不方便者,才能有一个小房间。这是佛家讲的‘依众靠众’,自己烦恼重、习气重,没有办法约束自己,希望靠大家的帮助。佛法里非常重视这个方法,这不是释迦牟尼佛提倡的,是中国百丈禅师、马祖道一和尚二人提倡的,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世尊当年在世,学生的智慧德行很好,都接受佛的教诲,各个都能认真修学。但是僧团还是做一个模范给我们看,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个人在树下打坐,休息养神,也是互相看着。我们要能体会这种作法,这都是提供我们现前修学的好资料,能避免盲修瞎练,避免种种错误、过失,才能成就自己的道业,帮助社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