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平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授给她一枝青莲花说:“这支青莲花很吉祥,寄于你所,当生贵子,冀爱护之。”大师降诞之日,青光遍室,散发着芙蓉的芬香。
大师相貌庄严,眼碧唇朱,幼时不玩闹,经常含笑端坐,识者都认为大师有将相之态。大师长到七岁还不曾讲话,一日,母亲带他到灵山寺拜佛,问他:“认识佛像不?”大师忽出言回答:“这是释迦牟尼佛。”母亲听了甚感惊诧,知道儿子宿具善根,便令儿子出家修道。大师十五岁受戒,学律五夏后,往江苏江宁龙兴寺听讲《华严经》与《瑜珈论》。唐贞元初,游学洛阳白马寺,见佛殿内文字屡放光明,仔细寻看,原来是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大师又惊又喜,重又祝祷:“若与净土有缘,当使此文再发光明。”祷语讲毕,果然光明闪烁。大师睹斯瑞相,乃发誓言:“劫石可磨,我愿无易矣。”尔后,大师往诣长安光明寺善导大师的影堂,恭敬瞻礼,大陈荐献。倏见善导大师遗像升于空中,对大师说:“汝依吾事,利乐有情,则汝之功,同生安养。”
大师南下到江陵,路遇一僧对他说:“你欲教化众生,应当去新定。”说完,倏尔而隐,闻见香光往西而去。大师到新定,人未从化,大师乞钱得食后,诱奖儿童说:“阿弥陀佛是汝本师,能念一声,给你一钱。
”众儿童为钱故,争相而念。几月之后,念佛儿童剧增,大师又善巧引导,念十句佛给一钱。如是经过一年的劝化,新定地区大小贵贱念佛者盈满道路,江浙念佛兴起由大师始。
大师见机缘成熟,便于乌龙山启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聚集大众午夜行道唱赞。每逢斋日,有三千余人云集。大师登高座,令四众弟子望其面门,即高声唱阿弥陀佛。每念一声,口中即出一佛,连诵十声,则出十佛,若连珠状。大师对大众说:“汝见佛者,决定往生。”众弟子听到这个授记,欣喜异常,念佛更勤。亦有少数未见者,悲感自责,因而加倍精进念佛。
唐贞元二十一年十月,少康大师预知时至,召集弟子作最后的嘱示:“当于净土,起增进心;于阎浮提,起厌离心。汝曹此时见我光明,真我弟子。”语汔,放光数道,奄然而化。尔时,天气陡变,狂风四起,百鸟哀鸣,乌龙山也一时变白。大师的灵塔建于州东台子岩,后天台韶国师又重建塔,后人称为后善导。
2.思想
少康大师亦主要以身弘法,著述甚少。世传大师与沙门文谂共编集《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一卷,经资料考证,未足凭信。然考其一生的修学弘法历程,似以善导大师思想理念为圭皋,其证念佛三昧,并以此感召众生念佛,又与善导大师如出一辙。
1.生平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授给她一枝青莲花说:“这支青莲花很吉祥,寄于你所,当生贵子,冀爱护之。”大师降诞之日,青光遍室,散发着芙蓉的芬香。大师相貌庄严,眼碧唇朱,幼时不玩闹,经常含笑端坐,识者都认为大师有将相之态。大师长到七岁还不曾讲话,一日,母亲带他到灵山寺拜佛,问他:“认识佛像不?”大师忽出言回答:“这是释迦牟尼佛。”母亲听了甚感惊诧,知道儿子宿具善根,便令儿子出家修道。大师十五岁受戒,学律五夏后,往江苏江宁龙兴寺听讲《华严经》与《瑜珈论》。唐贞元初,游学洛阳白马寺,见佛殿内文字屡放光明,仔细寻看,原来是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大师又惊又喜,重又祝祷:“若与净土有缘,当使此文再发光明。”祷语讲毕,果然光明闪烁。大师睹斯瑞相,乃发誓言:“劫石可磨,我愿无易矣。”尔后,大师往诣长安光明寺善导大师的影堂,恭敬瞻礼,大陈荐献。倏见善导大师遗像升于空中,对大师说:“汝依吾事,利乐有情,则汝之功,同生安养。”大师南下到江陵,路遇一僧对他说:“你欲教化众生,应当去新定。”说完,倏尔而隐,闻见香光往西而去。大师到新定,人未从化,大师乞钱得食后,诱奖儿童说:“阿弥陀佛是汝本师,能念一声,给你一钱。”众儿童为钱故,争相而念。几月之后,念佛儿童剧增,大师又善巧引导,念十句佛给一钱。如是经过一年的劝化,新定地区大小贵贱念佛者盈满道路,江浙念佛兴起由大师始。大师见机缘成熟,便于乌龙山启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聚集大众午夜行道唱赞。每逢斋日,有三千余人云集。大师登高座,令四众弟子望其面门,即高声唱阿弥陀佛。每念一声,口中即出一佛,连诵十声,则出十佛,若连珠状。大师对大众说:“汝见佛者,决定往生。”众弟子听到这个授记,欣喜异常,念佛更勤。亦有少数未见者,悲感自责,因而加倍精进念佛。唐贞元二十一年十月,少康大师预知时至,召集弟子作最后的嘱示:“当于净土,起增进心;于阎浮提,起厌离心。汝曹此时见我光明,真我弟子。”语汔,放光数道,奄然而化。尔时,天气陡变,狂风四起,百鸟哀鸣,乌龙山也一时变白。大师的灵塔建于州东台子岩,后天台韶国师又重建塔,后人称为后善导。2.思想少康大师亦主要以身弘法,著述甚少。世传大师与沙门文谂共编集《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一卷,经资料考证,未足凭信。然考其一生的修学弘法历程,似以善导大师思想理念为圭皋,其证念佛三昧,并以此感召众生念佛,又与善导大师如出一辙。